我心头一跳,差点脱口而出“他是我恩师”。但想起林老师离开时决绝的背影,终究只是含糊应了声。带她参观书房时,她目光被书架上的工程日志吸引。我装作整理图纸,却偷偷观察她——她翻动书页的手指微微颤抖,仿佛在触碰什么珍贵的记忆。窗外,邛海的晚风裹挟着湿漉漉的水汽拂过,远处水鸟的鸣叫声隐隐传来,为暮色中的老宅添了几分灵动。夜色渐浓,檐下的灯笼亮起,暖黄的光晕映在书页上,仿佛为那些泛黄的图纸镀上了一层时光的温度。
晚餐时,我特意带她去了一家老字号餐馆。点菜时,服务员用流利的西昌方言报着菜名:“回锅肉、连渣菜、醉虾、烤小猪儿肉……”她听得云里雾里,我笑着用普通话解释:“回锅肉是本地人的最爱,连渣菜是用黄豆做的汤,醉虾是用酒腌制的活虾,烤小猪儿肉是彝族特色。”她兴奋地指着菜单:“那我要醉虾和烤小猪儿肉,听起来好特别!”当醉虾端上桌时,虾还在玻璃碗里蹦跳,她惊讶地捂住嘴:“这虾居然是活的?直接吃吗?”我示范着用筷子夹起一只,蘸上特制的酱料:“放心,酒和调料已经杀菌了,尝尝看。”她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,虾肉鲜嫩,酒香浓郁,她眼睛一亮:“口感好独特!既有海鲜的鲜美,又有酒的醇香,还带着一点微微的辣味,像在舌尖上开了一场派对。”她放下筷子,认真地说:“西昌的饮食文化,就像这座城市的人一样,豪爽中带着细腻,粗犷里藏着温柔。每一道菜都像是一个故事,等待着食客去细细品味。”
3.邛海夜话
傍晚带她去邛海边散步。湖水在夕阳下泛着碎金般的光,远处泸山巍峨,山间古寺的飞檐若隐若现。湖面波光粼粼,如无数银鱼在游动,对岸的芦苇荡随风摇曳,泛起层层绿浪。她忽然举起相机:“你看,这湖光山色,像不像一幅未干的水墨画?”我笑着点头,指着湖心的小岛:“那是渔民的歇脚处,每年冬天,候鸟会在那儿栖息,整片湖都热闹起来。”
**她深吸一口气,任由湖风掀起衣角,目光沉醉地望向远处:“这里的山水,仿佛自带一种灵性。在丽江,水是柔的;而在这里,水是活的——它流淌着,呼吸着,和山、和人、和整个生态形成一个生生不息的循环。我忽然明白,为什么林老师会如此执着于守护这片土地。”**我望着湖面,轻声道:“我在这里长大,林老师曾带我测绘过泸山古寺。他说,寺庙的飞檐朝向暗合星宿方位,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密码。”她眼中泛起兴趣:“能带我去看看吗?”我答应明天带她去泸山。夕阳渐渐沉入泸山背后,将整片天空染成绚烂的橘红色,湖水也变成了熔金的颜色。暮色四合,远处的灯火渐次亮起,像散落在湖边的星辰,与天边的星光遥相呼应,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。
夜风渐起,我们坐在湖边的石阶上。远处传来彝族山歌的旋律,悠扬而苍茫。她忽然哼起《听见凉山》的调子,虽不成曲,却带着别样的温柔。我惊讶道:“你知道这首歌?”**她笑着点头,眼中闪烁着某种向往:“之前采风时学过一点。彝族的歌里总藏着山和月亮的故事,那种对自然的敬畏、对祖先的追忆,让人特别感动。这里的空气里,似乎都飘浮着古老歌谣的碎片,只需要一阵风,就能唤醒它们。”**夜空中,星星一颗颗亮了起来,倒映在湖水中,随着涟漪轻轻晃动,仿佛银河坠入人间。夜越来越深,虫鸣声此起彼伏,与远处的涛声交织成曲,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千年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