母亲情绪激动:“他们不是你的家人!”
“他们是!”话出口,林秀芹自己都惊讶,但内心却从未如此清晰,“他们关心我,陪我,在乎我开不开心。这比什么都重要。”
回家路上,她第一次主动给李向华发了微信:「哥,能来接我吗?」
李向华十分钟内赶到,车门打开,暖气和音乐一起涌出。
“没事吧?”他打量她神色。
林秀芹系好安全带,轻轻摇头:“没事了。”
夏夜微风拂面,她望着窗外流转的灯火,忽然明白:家人不是血源,是选择;不是索取,是付出;不是回忆,是当下每一个相互温暖的瞬间。
车停小院门口,李向华变魔术般掏出支棉花糖:“向民买的,非让我带来。”
林秀芹接过雪白的糖云,笑意从嘴角漾开。院里飘出饭菜香,王奶奶的声音传来:“是芹丫头回来了?快洗手吃饭!”
她跳下车,跑进那座亮着温暖灯光的四合院,跑回了家。
林秀芹跑进院子,正撞见张姨端着刚出锅的红烧鱼往正屋走。
“慢点儿!”张姨笑着侧身让她过去,“洗洗手,马上开饭了。”
王奶奶坐在桌边剥蒜,见她进来便招手:“芹丫头快来,今天有你爱吃的糖醋排骨。”
李向民从里屋搬出一箱汽水,利落地开瓶分发。李向华跟在她身后进来,自然地接过她手里的书包挂到门后。父亲林建军正摆着碗筷,脸上是满足的笑。
这样的场景,三个月前的林秀芹根本无法想象。
饭桌上,没人问她去见母亲的事。大家照常聊着家常——餐馆的生意、学校的趣事、出版社的新书。只是李向民多夹了块排骨给她,李向华悄悄把汽水换成了她喜欢的椰汁,张姨添饭时特意多盛了些,父亲则时不时看她一眼,眼神温和。
这种不过分的关怀让林秀芹慢慢放松下来。她忽然明白,他们不是不关心,而是用这种方式告诉她:无论发生什么,这个家都是她的避风港。
临睡前,张姨来送新洗的校服,犹豫片刻还是坐下:“你妈妈那边...要是想见,随时可以去。别为难自己。”
林秀芹叠着衣服,轻声说:“我不想见她。她有了新家,我也有了。”
张姨摸摸她的头,没再说什么,只道了晚安。
六月,北京开始热起来。期末考试临近,林秀芹每晚复习到很晚。第三个深夜,她正揉着发酸的眼睛,敲门声轻轻响起。
是李向华,端着一碗绿豆汤:“妈熬的,清热解暑。”
他放下碗,瞥见桌上摊开的数学练习册,挑眉:“数列题不会?”
林秀芹不好意思地点头。李向华拉了椅子坐下:“我理科还行,要是不嫌弃...”
那晚,李向华帮她理清了数学难点。后来几乎每晚,不是李向华来辅导理科,就是李向民来抽查文科。王奶奶变着花样送夜宵,张姨悄悄把她房间的灯泡换成了更亮的。
期末考试,林秀芹从班级中游跃升至前十。拿成绩单那天,李向民特意在校门口等她,看到成绩笑得比她还开心:“走!吃火锅去!叫上向华和爸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