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联:
"近四旁惟中央,统泰华衡恒,四塞关河拱神岳;
历九朝为都会,包伊洛瀍涧,三台风雨作高山。"
故事:
清代乾隆年间,河南巡抚阿思哈重修中岳庙,请礼部侍郎景日昣题写此联。上联写嵩山居天下之中,统领五岳;下联述其作为九朝古都的政治地位。
景日昣曾在此联前对乾隆皇帝说:"陛下,这'天地之中'四字,正是我大清龙脉所在。"乾隆颔首称是,御笔题"中岳神岳"匾额。这副对联将地理形势与政治象征完美结合。
趣闻:
民国时期,地理学家张相文考察嵩山后,称此联"地理与人文并重,堪称庙联之冠"。
后续:
这副对联至今仍是中岳庙的"镇庙之宝",彰显着嵩山"天地之中"的独特地位。
第八十三则:茅山九霄万福宫对联——三茅真君的仙踪
对联:
"三茅驾鹤,乘云下降传经诀;
九霄凌虚,驾雾飞升授道符。"
故事:
明代正统年间,茅山道士在重建九霄万福宫时,为纪念三茅真君(茅盈、茅固、茅衷)而题写此联。传说三茅真君得道后,常乘鹤驾云降临茅山,传授道法。
上联写三茅真君乘鹤下凡传道;下联述其飞升成仙授符。清代文人笪重光游茅山时,见此联后题诗:"三茅飞升事,千载有余馨。九霄凌虚处,犹闻步虚声。"
趣闻:
茅山道士至今仍保留着"三茅会"传统,在此联前诵经纪念祖师。
后续:
这副对联成为茅山道教文化的重要象征,见证着"第一福地,第八洞天"的仙踪道迹。
第八十四则:泰山碧霞祠对联——"泰山奶奶"的慈母情怀
对联:
"泰山奶奶,保佑众生平安乐;
碧霞元君,恩泽万户吉祥多。"
故事:
这副通俗易懂的对联源自民间信仰。相传明代万历年间,泰山脚下张大娘祈求子嗣,得碧霞元君护佑后,捐资重修灵应宫并题写此联。
上联写碧霞元君(泰山奶奶)保佑平安;下联述其赐予吉祥。清代乾隆皇帝为母亲祝寿时,特赐"子孙娘娘"匾额悬于灵应宫,与这副对联相映成趣。
趣闻:
至今仍有许多求子夫妇来此焚香,将这副对联视为"送子观音"的现代版本。
后续:
这副对联体现了中国民间信仰中"神为人服务"的朴素情感,是碧霞元君信仰的核心表达。
第八十五则:少林寺"西方圣人殿"对联——禅武合一的终极境界
对联:
"拳打南山猛虎,脚踢北海蛟龙,方显英雄本色;
心持般若波罗,身修金刚不坏,乃成菩萨禅心。"
故事:
清代少林寺武僧总教头妙兴法师题写此联。上联描述少林功夫的刚猛;下联揭示禅修的境界。妙兴法师解释:"练武如参禅,外练筋骨皮,内修精气神。"
传说妙兴法师曾在此联前教导弟子:"少林功夫的最高境界,不是打倒对手,而是战胜自己。"民国时期,少林寺住持恒林法师以此联培养出大批武僧,使少林功夫名扬天下。
趣闻:
现代武术家李小龙曾研究此联,从中领悟"以无法为有法"的武学真谛。
后续:
这副对联至今仍是少林武僧的"心法指南",诠释着"禅武合一"的深刻内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