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

一日,我于后山寒潭边静坐,尝试将“天眼观微”用于身外之物。目光投向潭水,心神附着其上。初时只见碧波粼粼,清澈。随着见底神念沉入,眼前景象骤然变幻!平静的水面在“视野”中分解、放大,化作无数剧烈震荡、相互碰撞又彼此牵连的微小水分子!它们并非静止,而是以难以想象的高速运动、旋转、跳跃!水分子的结构,那由更微小粒子构成的“H₂O”形态,竟隐约可见其轮廓!甚至能“看”到水分子之间因氢键而产生的微弱引力场,如同无数纤细透明的丝线,在微观世界织就一张动态的网。一条银鳞小鱼从深水处游过,在我的“天眼”视野中,它不再是一条鱼,而是一个由亿万复杂生命单元(细胞)精密协作、奔能量与信息在其中流不息的庞大系统!鱼鳃开合间气体交换的微观过程,血液在微血管中奔涌的湍流,肌肉纤维收缩释放的力量波纹……无数细节如同爆炸般涌入意识!巨大的信息洪流瞬间冲垮了心神的堤坝,眼前一黑,头痛欲裂,鼻一热端,竟流下两行鲜血。

“见山非山,见水非水,是进境。然心量不足,强窥全豹,反受其噬。”师父已不知何时立于潭边青石上,袖袍轻拂,一股温润平和的阳和之气渡入我体内,抚平翻腾的气血与刺痛的神魂。“天眼通,非仅为‘看’,更在‘纳’。心如虚空,方能容万象纷纭而不乱。收敛心神,观其一隅,体其生灭。”

我依言喘息调匀,再次尝试。这次,不再试图看清整条鱼或整片水,而是将意念聚焦于一片随波摇曳的浮萍边缘,一滴将坠未坠的露珠。心神不再强行解析,而是如镜映照。露珠在微观视野中晶莹剔透,表面张力使其呈现完美的球体,内部水分子结构清晰可见,更奇妙的是,我能“看”到阳光穿透露珠时,光线在其内部发生的细微折射与散射路径,甚至感知到光粒子(光子)与水分子的微弱相互作用!一种对物质与能量在微观层面交互的直观理解,超越了文字描述,直接烙印在意识深处。

观,师父微有成便开始传授“天耳通”之基。他不再言语,而是盘坐于崖顶迎风处,任山风呼啸而过。“听非止,于耳。以神感之,风过松针,其声几何?溪流漱石,其韵几叠?”我闭目凝神,将金丹神念如蛛网般悄然铺开,融入这终南山的万籁之中。初时,依旧是松涛阵阵、溪水潺潺、鸟鸣虫嘶的混合交响。心神持续沉淀,剥离表象的嘈杂。渐渐地,“声音”开始分层、解析——松针在特定频率的风压下相互摩擦产生的独特高频颤音;不同大小的鹅卵石被溪水冲刷时发出的、因质地和形状差异而迥异的低沉闷响或清脆撞击;甚至能清晰分辨出百步外一只蝉振动鼓膜肌肉时,那细微到几乎不可闻的、驱动整个系统的鸣叫初始“嗡”鸣!更玄妙的是,当神念攀附上一缕掠过师父道袍的山风时,风本身似乎也发出了声音——那是无数空气分子在特定流向下相互挤压、碰撞、分离产生的、充满复杂韵律与信息的“气”之交响!

“声由振动生,万物皆有其固有频率。天耳通,便是捕捉、解析、乃至融入这天地万物的频率之海。”师父的声音直接在识海中响起,“以此推之,他心通,亦非读其思想,而是感其心念波动之频率与韵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