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在这片寂静的漂流中,生活舱,成了另一个世界的中心。
“绵绵”不再调皮。
它蜷缩在“团团”的花盆上方,体积比之前小了一半,颜色也从深靛蓝转为近乎灰白,边缘不断有细微的气丝剥落,像在自我分解。它受伤了——在强行接入“鲸溟”系统并干扰引擎控制的那一刻,反噬的量子脉冲几乎将它的意识撕碎。
可它没有消散。
它在“团团”的根系旁,缓缓吸收着土壤中的微生物能量,像一个受伤的战士在舔舐伤口。而“团团”的AI系统,正以极低的频率释放着一种特殊的生物电波——那是林曜霆曾播放过的母亲的摇篮曲,被“绵绵”编码后,由“团团”反向输出,化作一种精神上的抚慰。
一天夜里,当“蓝鲸号”穿越一片高能粒子流时,生活舱的照明系统突然闪烁。
就在那明灭的瞬间,“绵绵”动了。
它缓缓升起,不再是轻盈的漂浮,而是带着一种……重量感。
它的形态开始改变。
原本如雾如烟的气团,边缘逐渐凝实,表面泛起类似皮肤的纹理。它拉长、收缩,竟在空中勾勒出一个模糊的轮廓——一个人形的轮廓,纤细,微小,约莫只有三十厘米高。
它“站”在空中,双手下垂,头颅微低,像一个初生的婴儿。
然后,它缓缓抬起“手”,轻轻触碰“团团”的叶片。
那一瞬间,“团团”的叶片剧烈颤动,AI系统自动记录:
> 情感反馈:喜悦。信息传输:完成。
“绵绵”得到了它想要的信息。
它开始“学习”人类的形态。
接下来的几天,它不断重复这个过程。每当环境稳定,它就凝聚成那个小小的人形,在空中“行走”、“跳跃”、“挥手”。它的动作起初僵硬,像提线木偶,但越来越流畅。它的“皮肤”也从半透明转为乳白色,带着淡淡的蓝晕,如同月光下的玉石。
它甚至开始“模仿”林曜霆。
它会飘到休眠舱前,学着林曜霆的样子,双手背在身后,微微仰头,凝视着那张沉睡的脸。它会模仿他签署文件时的笔势,在空中划出复杂的符号。它会模仿他发怒时的神情,让自己的“脸”皱起,尽管那表情在气态脸上显得滑稽又可爱。
“团团”安静地看着这一切。它不再只是知识的接收者,它开始“教导”“绵绵”。
一次,“绵绵”试图用气态手指去触碰休眠舱的玻璃,却直接穿了过去。它“愣”住了,像在困惑。
“团团”的叶片轻轻摆动,释放出一段生物电编码。
“绵绵”接收后,缓缓闭上“眼”——那是它用气流在面部凝聚出的两个凹陷。
然后,它再次伸手。
这一次,它的手指在接触玻璃的瞬间,表面突然泛起一层极薄的液态膜,像水银般流动,竟真的“按”在了玻璃上!
它成功了!
它发出一声无声的“欢呼”,在空中翻了个跟头,像孩子般雀跃。
可就在这时,警报声骤然响起!
“警告!舰体左舷遭受微型陨石撞击!压力舱出现裂缝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