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鲸溟”的声音急促:“自动修复系统启动中,预计修复时间:47分钟。建议全员进入安全舱。”
可“全员”只有它自己和一个休眠的舰长。
生活舱的气压开始缓慢下降。
“绵绵”立刻停止了嬉戏。它“看”向裂缝方向——在飞船的另一端,距离生活舱足有五十米。
它能感觉到空气的流失,像生命在被抽走。
它必须做点什么。
它没有犹豫,迅速飘向“团团”的花盆,将自己的一部分“身体”融入土壤,吸收最后的微生物能量。然后,它化作一道蓝色的流光,疾射向裂缝位置。
抵达现场时,纳米修复机器人正在忙碌,但裂缝太大,修复速度跟不上泄漏速度。
“绵绵”悬浮在裂缝前,凝视着那道狰狞的口子。
然后,它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。
它将自己的整个身体,狠狠“拍”向裂缝!
没有血肉横飞,只有一团蓝色的气雾瞬间膨胀,像一张巨大的膜,死死覆盖在裂缝上。它的“身体”被气压撕扯,边缘不断剥落,可它死死贴住,用自身的结构力场强行封闭缺口。
“鲸溟”立即检测到异常力场:
> 力场类型:高密度分子键合场。能量来源:未知生命体‘绵绵’。效果:临时密封成功。警告:‘绵绵’能量急剧下降!
“鲸溟”第一次主动发出警告,不是为了系统,而是为了一个生命。
十分钟,二十分钟……
纳米机器人终于完成了内部修复。“绵绵”才缓缓收回“身体”,虚弱地飘回生活舱。它的体积只剩原来的三分之一,颜色灰暗,几乎透明。
“团团”释放出最强的抚慰电波。
而“鲸溟”,在系统日志中默默记录:
> 事件:生命体‘绵绵’以自身为材料,临时修复舰体裂缝。行为模式:保护性牺牲。分析:超出AI预判模型。结论:该生命体具备高度利他性与舰船归属感。
林曜霆仍在沉睡。
可“绵绵”的行动并未结束。
它知道,单靠它现在的形态,无法长期守护这艘船,更无法带林曜霆找到那颗“呼唤它的星”。
它需要更强的力量。
它需要……与“鲸溟”对话。
于是,在一个寂静的深空之夜,“绵绵”飘到了舰桥中央。
那里,悬浮着“鲸溟”的核心——一颗拳头大小的蓝色水晶,内部流淌着无数光丝,如同星河。
“绵绵”凝视着它。
然后,它缓缓凝聚成那个小小的人形,双手合十,像在祈祷。
它释放出一串极其复杂的生物电波——那是它从林曜霆的终端、从“团团”的数据库、从飞船的每一个角落汲取的知识,混合着它自身的星尘记忆,编码成一种超越电子语言的“生命之语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