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了夜里关店之时,林砚将玉佩锁进玻璃展柜,在柜门上贴上一张防潮纸,并在上面写下 “待修” 二字。他打开监控设备,用手机连接上实时画面,刚走出巷口,手机便突然弹出警报提示。他急忙点开画面,只见展柜的门不知何时竟自动打开了,玉佩悬浮在半空中,缓缓地旋转了一圈,裂痕处泛起一层淡红色的光芒,远远看去,就好像有鲜血在其中流淌。林砚见状,心急如焚,立刻转身往回跑。待他匆忙赶到店里时,展柜的门却又关得好好的,玉佩也依旧在原来的位置,只是那张防潮纸上的 “待修” 二字,不知何时已被改成了 “阿晚要回家”,字迹呈现出淡红色,仿佛是用沾了墨的狐狸爪印书写而成。
### 第二章 铜铃夜响的秘密
翌日清晨,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驱散夜的凉意,林砚如往常一般来到店门口。就在店门的一侧,他发现了一个布包,那布包的材质看起来颇为陈旧,带着岁月的痕迹。他好奇地打开布包,里面是一块民国时期的信纸。泛黄的纸页,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,上面写着 “晚记玉铺” 四个字,字迹娟秀工整,仿佛是出自一位温婉女子之手。仔细辨认,竟是苏晚的笔迹。信纸上写道:“民国二十六年七月,玉铺失火,携狐佩赴杭寻夫,途遇乱兵,佩坠于溪,幸得老渔翁救,藏于梁上,待后人寻。”
信纸的背面,还画着一幅小巧的画。画中,一位身着旗袍的女子,身姿婀娜,正抱着那块狐形玉佩,静静地站在溪边。旁边有一只灵动的小狐狸,正用它毛茸茸的尾巴,努力地帮女子遮挡着雨水。看到这幅画,林砚的脑海中突然闪过老人之前所说的 “苏晚抱着玉佩跑”,他恍然大悟,原来玉佩上的裂痕并非是被摔裂的,而是当年坠落在溪水中时碰坏的。
“阿晚?” 林砚下意识地对着玉佩轻声呼唤。刹那间,展柜里那个昨天刚从旧货市场收来的民国铜铃,原本只是挂在那里当作装饰,此刻却突然响了起来,发出清脆的 “叮铃” 一声。与此同时,玉佩裂痕处的淡红色光芒变得更加明亮,仿佛是在积极回应着他的呼唤。
就在这时,隔壁 “老吴钟表铺” 的吴伯探进头来。吴伯是这条巷子里的元老级人物,对各种民俗文化都颇有了解,平日里不仅修理钟表,也时常帮人查看一些 “旧物邪性” 的事情。吴伯一脸关切地说道:“林小子,昨晚我听见你店里有动静,就好像有人在翻箱倒柜似的,你这儿没事吧?”
林砚赶忙将玉佩和信纸拿给吴伯查看。吴伯戴上老花镜,拿起放大镜,仔细地盯着玉佩上那个 “晚” 字,眉头渐渐地皱成了一个 “川” 字。他神情凝重地说道:“这玉里藏着一股灵,称呼为‘阿晚’,极有可能是苏晚的执念所化,当然,也不排除是当年帮助她的那只小狐狸,随着玉佩的岁月流转而成了灵。昨夜它之所以闹腾,想必是想让你帮它找寻‘家’。这个‘家’,要么是找到苏晚的后人,要么就是寻找玉佩的另一半。”
“另一半?” 林砚听闻,不禁一愣,脸上满是疑惑。
吴伯伸出手指,指着玉佩的尾巴,耐心解释道:“你瞧这狐佩的尾巴,蜷成了一个圈,明显是少了另一半。依我看,另一半应该是个‘月’形玉,只有两块玉合在一起,才是完整的‘晚月佩’。苏晚当年前往杭州寻找丈夫,说不定就把另一半给了她丈夫。所以,阿晚的执念,就是想让两块玉佩重新合二为一,好让苏晚的那份念想有个圆满的归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