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沈画士,你来了。"李嵩的书童引他进入书房。
李嵩正在品茶,见沈砚进来,放下茶杯:"考虑得怎么样?"
沈砚深吸一口气:"下官愿意为相爷作画,但希望能有自己的创作空间。"
李嵩眯起眼睛:"什么意思?"
"下官希望能画一幅《百官行乐图》,记录朝中大臣们的日常生活。"沈砚说,"这样既能展现朝廷的和谐,也能让百姓了解大臣们的一面。"
李嵩思考片刻,最终点头:"好,但画成后必须先给我看。"
接下来的一个月,沈砚开始接触朝中大臣,观察他们的日常生活。他发现,表面上的和谐下,隐藏着各种勾心斗角和腐败行为。有的官员沉迷酒色,有的贪污受贿,有的则明哲保身,对朝廷弊病视而不见。
沈砚将这些细节一一记录在画中,但用巧妙的手法表现——比如,一个贪官的画中,背景里藏着一个装满金银的箱子;一个酒色之徒的画中,桌上摆着酒杯和美人图;一个明哲保身的官员,则画成背对观众,仿佛不愿面对现实。
画作完成后,沈砚先拿给苏瑾看。苏瑾看完后,脸色变得凝重。
"你这是在找死,"苏瑾说,"李嵩看到这些,绝对不会放过你。"
"但我必须画出来,"沈砚坚持道,"百姓有权知道真相。"
苏瑾叹了口气:"我知道你的想法,但有时候,真相需要用更聪明的方式表达。"
沈砚将画作呈给李嵩,李嵩仔细端详,脸上的表情从满意逐渐变成阴沉。
"这些...是什么意思?"李嵩指着画中的细节问道。
"只是记录所见所闻。"沈砚平静地回答。
李嵩突然拍案而起:"你是在讽刺朝廷!讽刺大臣!"
"下官不敢,"沈砚低头说,"只是如实记录。"
李嵩盯着沈砚看了许久,最终冷笑一声:"好,很好。我会将这幅画呈给陛下,让他来评判你的'如实记录'。"
沈砚心中一紧,但他知道,这是他唯一的机会——让玄宗看到真相。
几天后,玄宗果然看到了这幅画。出乎沈砚意料的是,玄宗并没有生气,反而陷入了沉思。
"画得很好,"玄宗说,"确实反映了朝廷的一些问题。沈砚,你有才华,也有勇气。"
沈砚松了一口气,但他知道,李嵩不会就此罢休。
果然,几天后,朝会上突然有人弹劾苏瑾贪污受贿。证据确凿,苏瑾被立即收押候审。
沈砚意识到,这是李嵩的报复——通过打击苏瑾,来警告他。
当晚,沈砚偷偷去了关押苏瑾的地方。苏瑾看起来憔悴,但眼神依然坚定。
"对不起,"沈砚说,"是我连累了你。"
苏瑾摇摇头:"不,这不是你的错。李嵩早就想除掉我了,因为我在吏部推行改革,触动了他的利益。"
"我该怎么办?"沈砚问道。
苏瑾思考片刻:"李嵩最怕的,就是真相被揭露。你必须找到他犯罪的证据,才能救我,也才能救这个朝廷。"
沈砚点点头:"我会的。"
离开监狱后,沈砚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压力。他必须找到证据,但李嵩权势滔天,想要接近他并不容易。
就在这时,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找到了他——柳乘风,柳氏嫡子,也是沈砚在西市卖画时的"酒友"。
"沈兄,"柳乘风神色紧张,"我知道苏瑾的事。李嵩这次是铁了心要除掉他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