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雾锁孤村,墨童遇玄师
落霞村的雾,总比别处浓三分。寅时刚过,山坳里的雾气便像活物般涌出来,漫过土坯墙,裹住老槐树,连鸡犬的啼鸣都被泡得发潮。林墨背着半筐野菜,踩着露水往家走,草鞋陷在泥里,每一步都带着“咕叽”的声响——这是他每天的功课,赶在爹娘下地前,把一家人的晌午饭菜寻齐。
十三岁的少年,身形单薄得像株没长开的狗尾草,唯有一双眼睛亮得惊人,仿佛能穿透这漫天浓雾。他蹲在溪边洗野菜时,忽然听见上游传来“吱呀”的木轮声,像是老旧的独轮车碾过石子路。这雾天里,极少有外人来落霞村,林墨心头一动,拎着菜筐便往上游跑。
溪边的空地上,一个身着月白长衫的男子正弯腰整理独轮车。他的衣衫纤尘不染,与这泥泞的山野格格不入,墨发用一根木簪束起,发梢沾着几星晨露。最奇的是他身旁的木箱,紫檀木打造,上面刻着细密的云纹,箱角包着黄铜,在雾中泛着温润的光。
“先生是从山外来的?”林墨忍不住开口,声音里带着少年人的怯懦,又藏着一丝好奇。
男子转过身,露出一张清癯的脸,眉骨高挺,眼尾微微上挑,竟有种说不出的仙气。他看向林墨的目光,像是在看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,温和中带着几分探究:“正是。在下苏清玄,听闻落霞村民风淳朴,特来借住几日。”
林墨的心跳忽然快了几分。村里的老人们常说,山外有高人,能通天文晓地理,能断祸福吉凶。眼前这苏先生,莫不是传说中的高人?他攥紧了手里的菜筐,鼓起勇气道:“先生若不嫌弃,可去我家暂住。我家有间闲置的柴房,虽简陋,却能遮风挡雨。”
苏清玄闻言,眼中闪过一丝笑意:“既如此,便叨扰小友了。”
林墨领着苏清玄往家走时,雾气渐渐散了些。他忍不住回头看那紫檀木箱,总觉得箱子里藏着什么秘密——方才他分明看见,箱缝里透出一缕极淡的金光,转瞬即逝,像是错觉。
到家时,林墨的爹娘正在院子里编竹筐。见儿子领回个陌生男子,忙放下手里的活计。林父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,搓着手道:“先生莫怪,家里条件差,委屈您了。”苏清玄却摆了摆手,从袖中取出一小袋米,递给林母:“些许薄礼,不成敬意。”
那米袋看着不大,林母接过来时却觉沉甸甸的,打开一看,里面的米粒饱满圆润,泛着珍珠般的光泽,竟是她从未见过的好米。林母正要推辞,苏清玄已转身走向柴房,只留下一句:“柴房便好,我喜清净。”
夜里,林墨躺在床上,总听见柴房传来轻微的“沙沙”声。他忍不住披衣起身,悄悄走到柴房门口。门缝里透出微弱的烛光,他看见苏清玄正坐在木箱前,手里拿着一支毛笔,在宣纸上写写画画。纸上的字迹扭曲古怪,像是符咒,又像是某种古老的文字。而那紫檀木箱敞开着,里面竟没有衣物行李,只有一叠叠泛黄的书卷,书卷旁放着一枚青铜罗盘,指针正微微颤动。
“天地玄黄,宇宙洪荒,择邻之道,在乎心向……”苏清玄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,像是在吟诵某种口诀。林墨听得入了迷,不知不觉间,竟觉得周身的空气都变得温暖起来,仿佛有股无形的力量,正顺着他的毛孔往身体里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