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章

在寺院的客堂,还有一副耐人寻味的对联:

"来的都是客,不分南北;

坐的即为禅,何论东西。"

这副对联体现大相国寺开放包容的精神——无论来自何方,无论身份贵贱,来到寺中就是客人,都可以体验禅的意境。

十、白马寺:佛教东传第一站

洛阳白马寺,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(68年),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,被誉为"中国佛教的祖庭"。

永平求法

寺中天王殿有一副著名楹联:

"腾兰白马传经,永平创制;

释道黄巾斗法,熹平开基。"

这副对联讲述的是白马寺的创建历史。东汉永平年间,明帝夜梦金人,派使者赴西域求法。使者请回印度高僧摄摩腾、竺法兰,用白马驮经回洛阳。明帝敕建白马寺,供二位高僧译经弘法。

清康熙五十二年(1713年),康熙皇帝巡幸白马寺。看到这副对联后,他问住持如琇法师:"'释道黄巾斗法'所指何事?"

如琇法师答道:"东汉熹平年间,道教与佛教在白马寺进行过一次辩论。最终佛教胜出,得以在中土传播。这就是著名的'白马寺斗法'。"

康熙闻言,在天王殿另题一联:

"白马驮经,开东土佛教源流;

青灯译卷,传西天智慧精华。"

历代兴衰

白马寺作为中国第一古刹,历经近两千年的兴衰。寺中毗卢阁有一副长联,记述了这段历史:

"从东汉以来,二千载沧桑,几经兴废;

自西天而至,万千卷经典,普度众生。"

这副对联是明代万历年间重修白马寺时所题。当时寺宇倾颓,万历皇帝母亲李太后发愿重修,并铸巨钟一口。

1932年,著名学者梁启超参观白马寺。看到这副对联后,他在日记中写道:"白马寺之历史,即中国佛教之历史。二千载兴衰,尽在此联中。"

国际交流

作为佛教东传第一站,白马寺历来是国际佛教交流的中心。1993年,印度总理拉奥访华,特地到白马寺朝拜。

在寺中的印度风格佛殿,拉奥看到一副楹联:

"白马驮经,中印文化交流源远流长;

**菩提生根,两国人民友谊万古长青。""

拉奥激动地说:"白马寺是印中友谊的象征。早在两千年前,佛教就将两国人民联系在一起。"

2005年,白马寺举行建寺1937周年庆典。来自世界各地的佛教领袖齐聚一堂,共同为世界和平祈福。方丈印乐法师题写新联:

"千年古刹,见证佛法东传;

**万国衣冠,共祈世界和平。""

祖庭重光

今天的白马寺,经过多次修缮,依然保持着古老的风貌。寺中最新的建筑是2010年建成的国际佛殿区,包括印度、缅甸、泰国等风格的佛殿。

在国际佛殿区入口,悬挂着一副多语种对联:

"佛法西来,东土生根开花结果;

**文明互鉴,世界共荣和谐发展。""

这副对联体现了白马寺作为佛教祖庭的开放包容精神。

在寺中的钟楼,还保留着那副著名的对联:

"钟声传万里,惊醒世间名利客;

**经韵彻九霄,度脱苦海迷路人。""

每天清晨,钟声依然准时响起,延续着两千年的传统。方丈印乐法师说:"白马寺的钟声,从东汉响到今天,还将响到永远。这钟声不仅是宗教的召唤,更是文明的回响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