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

第一卷

巷口的梧桐叶被秋风吹得打旋,林知夏攥着皱巴巴的离职证明,踩着碎叶往老巷深处走。

这是她失业的第三天,从写字楼的格子间逃出来后,双脚像有自己的主意,拐进了这条只在童年记忆里模糊存在的青石板巷。

巷很窄,两侧的砖墙爬着枯萎的爬山虎,偶尔有晾衣绳从这边屋檐斜拉到对面,挂着洗得发白的棉布衫。走到中段时,她忽然闻到一股淡淡的纸墨香,混着潮湿的霉味,像被时光泡软的老故事。

抬眼望去,巷尾拐角处藏着一家小店,木质招牌上刻着“拾遗书店”四个字,漆皮剥落,边角被磨得光滑。玻璃门上贴着一张泛黄的纸条,字迹是手写的,笔锋偏软却有力:“故事抵账,书借有缘人”。

林知夏愣了愣,推开门时,门上的铜铃“叮铃”响了一声,惊飞了柜台上栖息的麻雀。店里没开灯,光线从天窗漏下来,在积着薄尘的书架上投下光斑。书架很高,直抵天花板,上面塞满了旧书,书脊大多褪色,有的还贴着几十年前的图书馆标签。

“有人吗?”她轻声问。

里间传来一阵翻书的窸窣声,随后走出一位老人。

他穿着藏青色对襟衫,头发花白,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镜,镜片后的眼睛像浸在温水里的黑琉璃,没什么波澜。“随便看。”老人的声音沙哑,像砂纸磨过木头。

林知夏的目光扫过书架,忽然被最里面一层的一本书吸引。那是本1980年版的《诗歌集》,深蓝色封皮,边角微微卷起,封面上有一行钢笔字,字迹苍劲,带着点潦草的温柔——“赠陈姑娘,雨落时读”。

这字迹……像极了爷爷。

她伸手把书抽出来,指尖触到粗糙的纸面时,心脏忽然跳得快了些。爷爷是乡村教师,写了一辈子诗,手稿本被他视若珍宝,临终前塞给她,反复叮嘱“要是能出成书就好了”。

可她进出版社做编辑的三年里,忙着追热点、赶选题,总说“等下次有空就整理”,直到爷爷走了,那箱手稿还在书柜最底层蒙尘。

“想要这个?”老人不知何时走到了她身后,目光落在书脊上。

林知夏点头,又下意识摸了摸口袋——离职后她缩衣节食,钱包里的现金连这本书的定价都不够。她有些窘迫地把书往回塞,“算了,我再看看……”

“不用钱。”老人按住她的手,指了指门上的纸条,“讲个故事就行,关于‘遗憾’的,要真的。”

林知夏的指尖顿在书页上,眼眶忽然热了。她找了张靠窗的旧藤椅坐下,老人搬来一张小板凳,坐在对面,手里摩挲着一个缺了口的粗瓷杯。

“我爷爷……去年走的。”她声音有些发颤,指尖无意识地抠着藤椅的木纹,“他当了一辈子老师,退休后就躲在老房子里写诗,写了整整五大本。他总说,

等我在出版社站稳脚跟,就帮他把诗集结成书。可我总觉得时间还多,今天推明天,明天推后天……直到他住院,弥留之际还抓着我的手问‘稿子整理得怎么样了’,我都没敢告诉他,我根本没翻开过那些本子。”

说到这儿,她吸了吸鼻子,眼泪砸在青石板地面上,晕开一小片湿痕。“他走后,我打开那些手稿,才发现每一页的边角都被他摩挲得发毛,有的诗后面还写着‘小夏说这个句子好’‘等出书时这里要改改’……我连他最后一个愿望都没实现,现在连工作都丢了,我真是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