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郁也尝了尝。
酸度刚好,甜度适中,带着野果的清香。
她灵机一动:“咱卖这个!”
找了几个空玻璃罐,洗干净,把果酱装进去。
又用红纸剪了几朵小花,贴在罐口。
“就叫‘苏家蜜’。”她说。
第二天,让苏建国赶集时捎去镇上,叮嘱:“按两毛钱一罐卖,试试水。”
张桂兰不放心:“能有人买吗?这玩意儿……”
“娘,你就等着看。”苏郁拍了拍她的手。
傍晚,苏建国回来了。
筐是空的。
他攥着五块钱,手都在抖:“全卖光了!供销社的王掌柜说……说要长期要货!”
五块钱!
在当时,够买十斤肉了!
张桂兰捂着嘴,眼泪噼里啪啦往下掉。
苏小志和苏小雅跳着欢呼:“有肉吃了!有肉吃了!”
苏郁笑了笑。
这只是开始。
没等高兴多久,院门被踹开了。
大伯苏老实一家来了。
大伯母叉着腰,进门就往罐子里瞅:“都是一家人,有好事咋不想着我们?这做果酱的方子,得给我们!”
说着就伸手去抓罐子。
苏郁一把按住:“大伯母这话在理。”
她翻出个小本子,是她刚记的账:“去年借我们的十斤米没还,先清账;要学做也行,按市场价买我们的果泥,一斤两毛,不赊账。”
大伯母脸涨成了猪肝色:“你这死丫头咋这么精!掉进钱眼里了?”
“精才能不饿肚子啊。”苏郁笑,眼神却冷,“总比有些人,只会抢别人的强。”
这话戳到了大伯母的痛处。
以前苏家穷,他们可没少明里暗里占便宜。
大伯母被怼得哑口无言,拉着苏老实骂骂咧咧地走了。
“姐,你不怕他们记恨?”苏小雅怯生生地问。
“怕?”苏郁挑眉,“怕就不用活了。”
林屿听说果酱卖得好,送来了一本《食品加工入门》。
“上次捡的,或许有用。”他说。
苏郁翻开一看,里面夹着张字条,字迹清秀:县城有家玻璃厂,可订做带盖的罐子。
她懂了。
这是递资源呢。
提笔写了张单子:“帮我带两斤白糖呗?下次用果酱抵。”
林屿点头,耳根又红了。
苏郁试做了批带果肉的果酱,加了点野柠檬汁,酸甜更清爽。
王掌柜一看就喜欢上了,当场订了五十罐,还说要贴“苏家蜜坊”的标签。
这下,成了正经生意。
苏小雅放学回来,蹦蹦跳跳的:“姐,同学都羡慕我家做果酱,说比城里的还好吃!”
苏郁摸着光滑的玻璃罐,心里盘算。
作坊得扩大规模。
4 稻田里的奇迹
稻子长到半人高时,村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