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章

夜晚,熄灯号响过,监室陷入一片黑暗和此起彼伏的鼾声。诸葛明却无声地睁着眼睛,躺在坚硬的床板上。窗外的月光吝啬地洒进来一点微光。他的大脑就是最精密的计算机,高速运转。夏疏萤和林旭阳如何勾结?漏洞究竟在哪里?他之前搜集的电子证据被对方的技术手段干扰,但物理备份呢?那些他亲手封存、寄存在绝对安全处的硬盘……那是他翻盘的唯一火种。他需要更强大的力量来保护这火种,并在出去后让它燃成燎原之火。

一个偶然的机会,在监狱的图书馆,诸葛明遇到了老沈。老沈曾是某大型会计事务所的资深合伙人,因为一桩牵连甚广的金融大案入狱,刑期漫长。他头发花白,戴着厚厚的眼镜,身形佝偻,但那双眼睛却异常清亮,仿佛能洞穿一切数字的迷雾。

起初只是借阅书籍的点头之交。一次,诸葛明在劳动时被安排整理监狱财务处废弃的旧账本,面对一堆混乱不堪、充满手工涂改痕迹的凭证,他习惯性地蹙起眉。老沈恰好路过,瞥了一眼,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。

“小子,看出问题没?”老沈的声音沙哑,带着点玩味。

诸葛明指着其中几处明显对不上号的数字:“这里,虚增了耗材损耗。这里,人工支出重复计算。手法……很粗糙。”

老沈嘿嘿一笑,露出一口黄牙:“粗糙?那是给你看的。真正的猫腻,在‘折旧’和‘跨期确认’上。”他随手拿起一本账,指着几处看似正常的记录,三言两语,就点破了背后隐藏的乾坤挪移手法,其精妙复杂,让诸葛明也为之动容。

“老沈,您……”诸葛明眼中燃起一丝光亮。

“栽了,就栽在太相信‘自己人’。”老沈摆摆手,浑浊的眼里闪过一丝深刻的痛楚,随即被麻木覆盖,“这里头,学问大着呢。真想学?”

诸葛明用力点头。从那天起,狭小的图书馆角落成了他们的秘密课堂。废弃的账本成了最好的教材。老沈把他浸淫财务领域数十年的经验和盘托出,特别是那些教科书上不会写的、在灰色地带游走的“技巧”和识别这些“技巧”的毒辣眼光。他教诸葛明如何从浩如烟海的凭证中迅速锁定异常,如何追踪资金在复杂多层结构中的真实流向,如何识别那些精心设计的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。他甚至剖析了自己当年失足的那个惊天骗局,每一个环节都掰开揉碎,成为诸葛明理解人性贪婪与制度漏洞的活教材。

“记住,小子,”老沈常常在讲解间隙,用枯瘦的手指敲着桌面,“数字不会说谎,但人会。最高明的谎言,是用九分真话包裹那一分致命的假。你要做的,就是找到那一分假,然后……撕开它!”

诸葛明如饥似渴地吸收着。白天劳动,晚上就在脑中反复推演老沈教的东西,结合明光的实际情况进行模拟。他将对夏疏萤和林旭阳的恨意,全部转化为学习的动力。那冰冷的恨意,像燃料,让他的头脑在黑暗中异常清醒和高效。

除了财务,他也开始有意识地接触其他领域的知识。通过有限的渠道,他了解到一些关于网络追踪、信息安全的前沿动态。他明白,未来要面对的,是一场硬仗,他需要在技术上也有足够的力量去撕破对方的伪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