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傍晚,林晓峰借口给战马找新鲜的草料,出了军营,按照约定到了城外的破庙。
吴老板已经在那里等着了,看到他递过来的纸条,没有打开看,直接用油纸包好,塞进了腰带里。
“我会尽快把信送到程将军手里。但你要记住,这事要是败露,你我都活不成。”
林晓峰点点头,没有多言。
他知道,这只是第二步,接下来更关键的是如何在曹营内部动摇曹操的决策。
他走出破庙时,天边的晚霞正红得像火,映着远处的长江,让他想起了史书里描述的赤壁火海。
他握紧了手里的木牌,心里暗道:“这场火,我绝不能让它烧起来。”
回到军营时,马厩统领正在等着他,脸上带着几分喜色:“茂林,好事!丞相听说你用艾草处理草料,解决了战马拉稀的问题,明天要召见你!”
林晓峰心里一紧,随即又放松下来。
曹操召见,既是危机也是机会。
他正好可以借着这个机会,近距离观察曹操的态度,为接下来的“破连环计”做准备。
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粗布的衣服,又摸了摸怀里的麻纸——那上面还有未干的炭笔痕迹,像是他改变历史的决心,清晰而坚定。
第3章:借“马”传信
次日清晨,林晓峰(石茂林)特意将粗布短打反复拍了几遍灰,又找同营士兵借了块细布,把鞋面的泥蹭干净。
面见曹操,哪怕只是个马夫,也得显出几分郑重。
辰时刚过,中军帐的侍卫便来传唤。
走在营道上,两侧士兵甲胄鲜明,刀枪林立,无形的压迫感让他心跳快了半拍。
但一想到怀里藏着的、吴老板昨晚偷偷塞给他的小纸条,他又强行定住了神。
那纸条上只有八个字:“程公已知,静待时机”。
中军帐内烛火通明,曹操身着玄色锦袍,正坐在案前看竹简,案上摆着一碗尚未凉透的米粥。
林晓峰进门后依着记忆里的礼数,屈膝跪地:“小人石茂林,参见丞相。”
“抬起头来。”
曹操的声音不高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。
林晓峰缓缓抬头,正好对上曹操那双深邃的眼睛。
眼神锐利如鹰,仿佛能看穿人心里的念头。
他想起自己做“三国人物性格模型”时分析的曹操:多疑却又惜才,重实用轻虚礼,想要说服他,必须用实打实的“数据”和“问题”说话。
“听说你用艾草、干姜晒草料,让战马拉稀的情况少了三成?”
曹操放下竹简,手指轻轻敲击案面。
“回丞相,是。”
林晓峰语速平稳,故意避开“懂医术”的说法,只往“经验”上靠。
“小人老家在南阳,小时候帮家里养过马,知道南方潮,草料里掺点驱寒的草药,马就不容易闹肚子”
说完,他顿了顿,看了看曹操的表情。
继续说:”前几日清点草料时,小人发现北方运来的苜蓿已经有两垛发了霉,要是喂给马,恐怕会闹疫病,所以才斗胆试了试这个法子。”
他特意提了“两垛发霉的苜蓿”。
果不其然,曹操的眉头皱了起来:“竟有此事?军需处为何不报?”
“许是他们没留意,或是怕您怪罪。”
林晓峰适时低头,语气带着几分谨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