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章

我微微眯了下眼,感受着袖中银票实实在在的触感,心底那点因穿越而起的波澜彻底平复。

挺好,启动资金到手。

这破地方也没什么可留恋的。

下一步,搞钱!

我毫不犹豫地迈开步子,将身后那片狼藉与喧嚣,彻底抛在了过去。

2.点石成金

不过十数日的光景,我在京郊租下的那处原本寂静的小院就变了模样。

院里支起了好几口特制的大锅,整日里飘散着一种奇异的混合香气——既有植物花草的清新,又带着点淡淡的、说不清的碱味儿。

我挽着袖子,用布包着头发,正指挥着两个新雇来的、手脚麻利又口风紧的婆子,小心翼翼地将锅里已然稠厚的皂液倒入一个个打磨光滑的木模子里。

“仔细些,晾晒的时候注意防尘,通风要好。”

我的声音平静,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条理。我仔细检查着模子的边缘,确保没有气泡和瑕疵。

那日从林府出来,我揣着那一千两银票和索回的微薄嫁妆,第一件事就是租下这个带院子的清净小屋,又购置了所需的原料和工具。

启动资金迅速缩水,但我眼皮都没眨一下。

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,原始积累总是带点血腥味…哦不,是皂角味。

我做的,正是根据记忆里的化学知识,利用油脂和碱进行皂化反应,再添加些在这个时代能找到的、有护肤或香气的植物精华,比如淘米水沉淀的酸浆、桂花、少量蜂蜜,制成洗脸用的香皂。

工艺不算复杂,难的是配比的精准和概念的包装。

“姑娘,这东西…真能卖上价?”一个婆子看着模子里灰扑扑、尚未成型的东西,有些怀疑。

她们是附近村子的,被雇来做工,只知道主家要做一种稀罕的洗面物事。

我勾了勾嘴角。

“光这样自然不行。”

我转身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另一摞东西——那是用韧性好的油纸精心折成的小方盒,上面用清秀的字体写着“玉容皂”三个字,旁边还绘着简单的兰草图案,显得颇为雅致。盒内还衬着一层软布。

“等皂体干透成熟,便用这盒子装起来。记住,一盒只装一枚。”

“对外就说,此乃偶得的古方,费时费力,一月所得不过寥寥,专供养颜润肤。”

限量、轻奢、古法秘制…这套路放哪儿都不过时。

我内心默默吐槽,但脸上依旧是那副沉稳可靠的模样。

第一批“玉容皂”出炉那日,我亲自试用确认效果温和、清洁力足够且带着淡香后,便开始了我的“营销计划”。

我没有选择去熙攘的市集摆摊,那太掉价,也卖不起价格。我的目标客户很明确——京城里那些有钱有闲、追求新奇、又最爱攀比的贵妇小姐们。

我将少量皂块切成更小的试用装,用素净的纸包好,然后通过雇来的一个机灵小丫头,巧妙地将这些试用装送到了几位平日里喜好交际、在贵妇圈里略有影响力的夫人、小姐的贴身丫鬟手中。

“我家小姐偶得古方,制成此物,洁面润肤颇具奇效,数量稀少,不敢私藏,特赠予夫人/小姐一试。”

话术简单,姿态却摆得高,勾起人的好奇心。

效果立竿见影。那玉容皂去油污力强,用后肌肤光滑不紧绷,还带着一丝淡雅香气,远比她们平日用的澡豆、皂角粉要舒服雅致得多。试用装很快就用完了,那种清爽的感觉却勾得人心痒难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