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板桥掷下画笔,抓起官帽就往外冲。这位以"怪才"著称的县令,平日里最爱穿一身青布长衫,脚蹬一双草鞋,走起路来风风火火。他深知,这种邻里纠纷若不及时处理,很可能会演变成一场血腥的械斗。
赶到现场时,只见王家壮汉手持锄头,李家青年紧握扁担,数百村民围观助威,械斗一触即发。王家是当地有名的富户,而李家则是新近迁来的小户人家,双方因为一块宅基地的归属问题争执不下,矛盾已经积累多月。
"都给我住手!"郑板桥一声断喝,声音如洪钟般在人群上空回荡。众人愕然,纷纷转头看向这位平日里不拘小节,但办案公正的县太爷。
他环视四周,见两家墙头各贴着气势汹汹的对联:
王家:"泰山石敢当,敢挡我王家风水"
李家:"猛虎镇百兽,专吃那李家儿郎"
郑板桥冷笑一声,心想:这两个对联,一个比一个嚣张,难怪会激化矛盾。他命人取来文房四宝,在两家交界处的照壁上挥毫写下:
"你倚你的泰山石,他靠他的猛虎威,怎比得我这根打狗棒,专打你们这些惹是生非的嘴!"
这副对联语言诙谐,却暗含警告,让围观的百姓不禁发出会心的笑声。接着,郑板桥又题一联劝和:
"让他三尺又何妨,长城万里今犹在;争来一墙有何用,不见当年秦始皇"
此联化用张英"六尺巷"典故,又暗含历史教训。郑板桥解释道:"当年秦始皇修筑长城,为的是抵御外敌,保护百姓。可如今你们为了一堵墙争得你死我活,值得吗?"
围观百姓纷纷诵读传抄,王李两家族老见状,羞愧难当。王家老族长叹了口气:"郑大人说得对,我们这些后辈为了蝇头小利,忘了先人教诲。"李家也连连点头:"是我们太过计较,让郑大人见笑了。"
次日,王家主动让出五尺地基,李家也让出三尺,中间形成一条小巷,后被称作"板桥巷"。这条小巷至今仍保存在潍坊老城区,成为当地一景,提醒着后人邻里和睦的重要性。
康熙与曹寅的"雪中联句"(1707年)
康熙四十六年(1707年)冬,一场罕见的大雪覆盖了江南大地。江宁织造府内,康熙皇帝(1654-1722)与曹寅(1658-1712)正在品茶赏雪。这位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,与他的心腹曹寅,正在享受着难得的闲暇时光。
曹寅是康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