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末,林悦又去了清塘村。她沿着荷花塘走,走到塘尾的小山脚下,发现了一座破旧的土坯房。房子的门是木板做的,上面挂着把生锈的锁,院子里长满了半人高的杂草。她记得,小时候外婆说,这是村里五保户王爷爷的房子,王爷爷去世后,房子就没人住了。
林悦犹豫了一下,推了推门,没想到锁“吱呀”一声开了——锁早就锈坏了。她走进屋里,灰尘呛得她咳嗽,阳光从破了的窗纸里照进来,光柱里飘着尘埃。屋里空荡荡的,只有一张破旧的木桌和两把椅子,墙角堆着几个旧箱子。
她走过去,打开最上面的箱子,里面全是旧衣服,还有几本翻烂的小人书。她翻到箱子底,摸到一张硬纸板——是张照片。照片已经泛黄,边角也卷了,上面是个六岁左右的小女孩,坐在小板凳上,手里拿着一朵荷花,嘴角的梨涡清晰可见。照片背后,用铅笔写着:“1991年6月,萱萱于塘边。”
萱萱!林悦的心脏猛地一跳,她把照片贴在胸口,眼泪止不住地流。这一定是林萱!她仔细看照片背景,小女孩身后是个小卖部的招牌,上面的字模糊不清,但能看出“幸福”两个字。
她拿着照片去问村支书,村支书眯着眼睛看了半天:“这不是王爷爷的远房侄子吗?当年他来村里照顾王爷爷,住了几年,后来王爷爷去世了,他就带着个小女孩走了。那小卖部,好像是在邻镇的河桥镇,叫‘幸福杂货店’。”
林悦当天就去了河桥镇。镇子不大,一条老街贯穿东西,她沿着老街找,在街尾找到了“幸福杂货店”。店铺的招牌是红底黄字,已经褪色,门是木质的,上面贴着“营业中”的纸条。她推开门,铃铛“叮铃”响了一声,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从里屋走出来:“要买什么?”
“大爷,我想问一下,您认识一个叫萱萱的小女孩吗?1991年左右,跟着一个男人在这里住过。”林悦拿出照片,递了过去。老人接过照片,看了半天,皱着眉:“这个小女孩,我有点印象。当年有个姓赵的男人,在这里租了铺子,卖些日用百货,带着个小女孩,就叫萱萱。后来铺子到期了,他们就搬走了,好像去了北边的临市。”
“您有他的联系方式吗?”林悦的声音有些发颤。老人想了想,转身走进里屋,翻了半天,拿出一个旧账本:“当年他走的时候,留了个电话号码,说要是有人找他,就打这个电话。不知道现在还能不能打通。”
林悦接过账本,上面的电话号码已经模糊,但她还是小心翼翼地抄了下来。走出杂货店,她站在老街的路口,拨通了那个号码。电话响了三声,接通了,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传来:“喂,哪位?”
“您好,请问您是赵叔叔吗?我想找一个叫萱萱的女孩,她是我妹妹……”林悦的声音带着哭腔,把三十年的寻找,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。
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,然后传来一声叹息:“你是林悦吧?我是赵建军,萱萱现在叫赵萱,她很好。”
第四章:波折又起——手术台前的抉择
赵建军告诉林悦,1988年他来清塘村照顾叔叔,在荷花塘边发现了迷路的林萱,当时孩子哭得厉害,他问不出家庭信息,就先把孩子带回了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