母亲的嘴唇动了动,眼泪先掉了下来。父亲沉默了很久,才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红布包,里面是个小小的银长命锁,锁上刻着“萱”字。“是,她是你双胞胎妹妹,林萱。”父亲的声音沙哑,“1988年夏天,我们带你俩去外婆家,你外婆家屋后有片荷花塘,你俩非要去塘边摘莲蓬。我跟你妈在屋里做饭,没看住,等我们跑出去,就只剩你抱着莲蓬哭,萱儿不见了。”
林悦的耳朵嗡嗡响,她想起梦里的荷花塘,想起那个跑着的小女孩,原来那不是幻觉,是童年留下的残影。“你们找了吗?怎么不告诉我?”她的声音发颤,既有心疼,也有委屈——这么大的事,他们竟然瞒了她三十年。
“怎么没找?”母亲抹着眼泪,“我们在村里找了三天三夜,塘里捞了,山上找了,附近的镇子都跑遍了,还报了警,可一点消息都没有。后来有人说,可能被人贩子拐走了,我们就到处贴寻人启事,跑遍了周边的市县,可一直没消息。”父亲叹了口气:“那时候你才三岁,天天哭着要妹妹,我们怕你留下心理阴影,就慢慢跟你说萱儿是邻居家的,搬走了。后来时间长了,你就忘了,我们也不敢再提,怕戳你心窝子。”
林悦看着手里的长命锁,冰凉的银器贴着掌心,她突然想起,自己小时候总喜欢摸脖子上的长命锁,可后来锁不见了,母亲说丢了——原来,那是萱儿的。那晚她没回家,在母亲家的旧房间里,翻出了一沓泛黄的寻人启事,上面印着林萱的照片:三岁的小女孩,圆眼睛,嘴角有个小小的梨涡,和她现在的样子,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。
从那天起,林悦开始了寻亲。她在寻亲网站上注册账号,把林萱的信息填得密密麻麻:1988年8月在江南市清塘村走失,双胞胎,嘴角有梨涡,走失时穿蓝布碎花裙,戴刻“萱”字的银长命锁。她还联系了本地的寻亲公益组织,志愿者告诉她,双胞胎寻亲有优势,DNA比对成功率高,但三十年过去,林萱可能改了名字,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被拐的,找到的难度很大。
林悦没放弃。她每天下班就趴在电脑前,刷寻亲论坛,看失踪儿童数据库,周末就去清塘村——外婆家早已没人住,村子也变了样,当年的荷花塘还在,只是塘边的土坡修成了水泥路,荷叶比记忆里少了很多。她找村里的老人聊天,老人们大多记不清了,只有当年的村支书说:“我记得那时候,有个外地来的男人,在村里住了半个月,好像捡了个孩子,后来就走了。但具体是谁,去哪了,我也记不清了。”
线索断了,可那个梦却越来越清晰。梦里的小女孩不再跑远,会回头冲她笑,嘴角的梨涡一闪一闪的,好像在说:姐姐,我在这里。林悦越来越笃定,林萱一定还活着,她要找到她。
第三章:初现曙光——破旧屋里的照片
三个月过去了,寻亲毫无进展。林悦瘦了好几斤,陈宇看着心疼,劝她:“要不别这么拼了,我们慢慢来,说不定哪天就有消息了。”林悦摇摇头:“我怕,我怕等我找到她的时候,她已经不在了。”轩轩也看出妈妈不开心,有天晚上,他抱着林悦的脖子说:“妈妈,我们找小姨回来,一起吃草莓蛋糕好不好?”林悦的眼泪一下子掉了下来,她摸着儿子的头:“好,我们一定找到小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