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章

他看了我一秒,改了两个字,把文件递过来:“可以了?”

我点头:“发吧。”

二十二点整,声明挂在公司官微上,配图是施工现场的航拍照。评论区很快被“模棱两可”的质疑刷屏。手机屏幕上的倒计时,已经跳到24:00。

我靠在椅背上,眼睛盯着那一串数字跳动,像盯着一条被拉紧的绳子,不知道它会先断在哪一端。

第三章 反噬

极简声明发布两小时后,舆情监测系统的红色曲线一路攀升。负面评论占比七成以上,话题热度冲进前五。屏幕上滚动的弹幕大多是断章取义的解读——有人说我默认承认“隐婚换资源”,有人剪了几段会议视频,配上讥讽的配音。

早上八点,我坐在危机小组的临时办公室里,屏幕上开着三份文件:合同删改版、审批流导出表、第三方时序鉴证申请表。周以恒推门进来,手里拿着最新的评论词频图。

“热点词是‘隐婚’、‘项目’和‘置换’。”他说,“你看看哪些能正面回应。”

我扫了一遍,“先不跟风解释词汇,把事实链补齐。”

九点半,律所前辈进了群通话,声音里带着冷静的压重:“我会帮你们出一份公众易读的版本,时间、动作、结果三个要素必须齐全。”

中午,城投窗口发来消息,社区电梯试运行的夜检安排在今天晚饭后。他建议我们顺带邀请几位业主代表拍个短视频,作为正面素材。

下午一点多,第三方鉴证机构回传初步报告,时间戳和审批ID全部匹配,对我们有利。我刚松口气,对手公司投放的“时间线对比海报”就出现在热搜上,把结婚登记的日期放大到醒目位置,暗示是“先拿项目后领证”。

五点半,我们到达老小区。黄昏的光从楼道口斜斜地照进来,老人们聚在电梯口,有人拄着拐杖,有人抱着孙子。试运行的按钮被按下时,那盏小小的灯亮了,电梯门缓缓合上。

我站在人群边,看着一个老太太笑得眯起眼睛,对旁边的老伴说:“原来真能装成。”那一刻,我心里的紧绷松了一丝。

夜检结束后,周以恒递给我一杯热水,低声说:“我试着用你的方式,把问答稿改成时间、动作、结果,你看看。”

我接过来,看见他在草稿上密密麻麻地写着——合同签署日、项目启动批复日、结婚登记日——每一条都有对应的证明材料。

回到办公室,技术部发来内部审计的紧急提示:公司账号在极简声明发布前一小时,有一次越权导出操作,导出者身份未查明。

我盯着那行时间记录,心底的凉意沿着脊背往上爬。这个时间点,正好卡在声明定稿和上传之间。

屏幕上的倒计时还剩下不到十六个小时,而外面的风声,显然比我们想象的要急得多。

第四章 反转

凌晨一点十二分,危机小组的灯还亮着。越权导出的记录像一颗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