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

1 不速之客

林深走进实验室的时候,陈默正在调电解液。

玻璃烧杯里的液体泛着淡蓝色荧光,像被揉碎的星子。陈默穿着件洗得发白的白大褂,袖口卷到肘部,露出的手腕上还沾着 yesterday 的咖啡渍——林深注意到他桌角的马克杯里,半杯冷咖啡已经结了层膜。

"林总?"陈默抬头,眼镜片上蒙着层白雾,他用袖口擦了擦,露出一双像电解液般清亮的眼睛,"你怎么来了?"

林深低头看了眼自己的西装——定制的藏青色阿玛尼,袖口绣着他的英文名"Lin",皮鞋擦得能照见人。这副行头他穿了三年,从高盛香港办公室到东京分社,再到北京的新能源项目组,从来都是所向披靡。但此刻站在满是试剂瓶和示波器的实验室里,他突然觉得自己像个走错片场的演员。

"我来看看你们的电池。"林深说,从公文包里掏出平板,"上次你们提交的财务报表里,研发投入占比超过60%,这在创业公司里很罕见。"

陈默笑了笑,放下手里的滴管:"林总要是想看财务报表,应该去财务部,不是来实验室。"他转身打开一台试验机,屏幕上跳出一串数据,"这是昨天刚测的固态电池循环寿命——3000次,衰减率小于5%。"

林深凑过去看,瞳孔微微收缩。3000次循环寿命,这比目前市场上最好的液态电池还高出一倍。他抬头看向陈默,后者正盯着屏幕,睫毛在眼下投出细碎的阴影,像个守着宝藏的孩子。

"为什么不做PPT?"林深问,"上次我让助理给你发的模板,你没看?"

陈默关掉试验机,转身靠在实验台上:"林总,我做电池不是为了给投资人演PPT的。"他指了指墙上的黑板,上面写满了公式,"你看,这些公式不会因为PPT做得漂亮就变对,也不会因为PPT做得丑就变错。"

林深笑了。他见过太多创业者,要么把PPT做得花里胡哨,要么把自己包装成"改变世界的企业家",但陈默不一样。他的实验室里没有标语,没有奖杯,只有满屋子的实验设备和写满数据的笔记本。

"那你为什么找我们投资?"林深问。

陈默沉默了一会儿,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照片。照片里是个穿校服的男孩,站在操场边,手里举着个简陋的电池模型。

"我高中的时候,爸爸是出租车司机。"陈默说,"那时候电动车刚出来,他买了辆,结果电池续航只有150公里,冬天还会衰减。有一次他接了个长途单,走到半路上电池没电,只能推着车走了三公里。"他摸了摸照片里男孩的脸,"我那时候就想,要是能做一种电池,冬天也能跑300公里,不用天天担心没电,该多好。"

林深看着照片,突然想起自己高中时的梦想。那时候他想当物理学家,想研究量子力学,想站在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。但后来他考上了哈佛商学院,进入高盛,从此再也没碰过物理课本。

"你知道吗?"林深说,"我以前也想做科学家。"

陈默愣了愣,然后笑了:"那你怎么变成投资人了?"

林深低头看着自己的皮鞋,鞋尖沾了点实验室的灰尘:"因为我发现,科学家需要钱才能做实验。"他抬头看向陈默,"而我,能帮你拿到钱。"

2 资本的温度

林深花了整整一个月研究陈默的公司,他夜以继日地翻阅着堆积如山的实验报告,每一份数据都反复核对,确保没有遗漏任何细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