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

他还通过人脉联系了多位行业内的顶尖专家,在咖啡馆里深入探讨技术瓶颈;甚至冒着风险潜入陈默的供应链工厂,躲过保安的巡逻,亲眼目睹了生产线上的高效运作。结果让他震惊不已:陈默的固态电池技术确实是行业顶尖的,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远超竞争对手,但公司的财务状况却惨不忍睹——现金流只能维持三个月,供应商已经开始频繁催款,甚至实验室的房租都欠了两个月,墙壁上贴满了逾期通知单。

"你为什么不早点找投资?"林深坐在陈默的办公室里,环顾着简陋的桌椅和堆满样品的书架,手里紧握着那份泛黄的财务报表,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,声音里带着一丝责备。

陈默挠了挠头,神情疲惫地从抽屉里拿出一叠厚厚的拒绝信,纸张边缘都起了毛边:"我找过二十家投资机构,他们要么说我技术不成熟,缺乏量产验证,要么说我没有清晰的商业化计划,风险太大。"他指了指桌上那枚闪闪发光的电池样品,语气中满是无奈,"他们只关心能不能在短期内赚快钱,不关心这东西是不是真的能改变世界。"

林深拿起那叠拒绝信,最上面的一封来自一家知名VC,信封上的评语清晰可见:"团队缺乏商业化经验,技术落地风险高,建议放弃。"他捏了捏信纸,指尖微微发白,抬头直视陈默的眼睛,语气坚定:"我帮你。"

陈默愣住了,眼睛瞪得圆圆的:"你帮我?怎么帮?"

林深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份精心准备的协议,纸张崭新整洁:"我让高盛给你投两千万,占股15%。"他停顿了一下,目光扫过窗外的城市天际线,"另外,我帮你联系可靠的供应链合作伙伴,解决原材料短缺问题;再帮你招个经验丰富的CFO,专门负责财务规划和商业化落地。"

陈默接过协议,手指颤抖着翻了翻条款,抬头凝视着林深,声音有些沙哑:"为什么?"

林深笑了,嘴角扬起温和的弧度:"因为我相信你的技术。"他指了指窗外的天空,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地板上,"你看,现在的电动车就像当年的马车,笨拙而落后,而你的电池,就是汽车的发动机,能推动整个产业变革。总有一天,所有人都会用上它,世界会因此不同。"

陈默看着林深,眼睛里泛起水光,嘴唇微微颤抖。他伸手紧紧握住林深的手,力度大得像要把所有的感激和希望都传递过去,指节因用力而泛白:"谢谢。"

林深拍了拍他的手背,动作轻缓而温暖:"不用谢。等你成功了,记得请我吃火锅,就选那家老巷子里的麻辣锅。"办公室里弥漫着一种无声的默契,仿佛新生的种子正在悄然萌芽。

3 危机

事情进展得非常顺利,整个公司都洋溢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。有了高盛的投资注入,陈默的公司终于彻底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难题,供应链合作伙伴迅速敲定,经验丰富的CFO也顺利招揽到位。更令人惊喜的是,几家知名汽车厂商主动联系上门,急切地想探讨合作事宜,仿佛默深新能源的未来一片光明。

林深每周都会抽时间去实验室探望陈默。有时陈默正埋头在复杂的电解液调配中,林深就安静地坐在角落的椅子上,看他专注地记录数据,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的声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