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章

他身材微胖,面容和善,但眼神中却透着一股精明。

原来,他方才得到师爷的禀报,说有人献上了一台神奇的打谷机,特意赶来查看。

“这打谷机是何人发明的?如此精巧,真是闻所未闻,见所未见啊!”王县丞走到打谷机前,仔细端详着这台机器,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。

“回禀大人,这打谷机是这个十岁的童子发明的,他叫李星辰,是我们李家村的小神童。”里正连忙上前介绍道。

“哦?是个十岁的童子发明的?”王县丞将目光转向李星辰,上下打量着他,目光中既有惊讶又有审视。

“回大人的话,正是小民。”李星辰不卑不亢地回答道。

“好!好!果然是英雄出少年!”王县丞连说了两个“好”字,他捋了捋胡须,说道,“来人,把这打谷机搬进县衙,本官这就给你们开具回单,回头一定重重有赏!”

就在这时,一阵微风拂过,带来了一丝若有若无的檀香气息。

李星辰心头一动,下意识地朝风来的方向望去。

在暮色笼罩的远处山坡上,一个熟悉的身影静静伫立。

那道褪色的灰色道袍在晚风中轻轻摆动,正是早晨在路上遇到的那位跛脚老道。

夕阳的余晖为他镀上一层淡金色的光晕,衬得整个人愈发神秘莫测。

老道脚下的枯草随风轻摆,却诡异地朝着与风向相反的方位倾斜。

他就那么倚着一根青竹拐杖,神态闲适地望着这边。

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上挂着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,仿佛早已洞悉了一切。

李星辰揉了揉眼睛,想要看得更清楚些。

可就在他眨眼的刹那,老道的身影竟如清晨的雾气般悄然消散。

唯有那缕若有若无的檀香还在空气中飘荡,昭示着方才的一切并非幻觉。

"这老道......"李星辰喃喃自语,心中泛起阵阵涟漪。

他总觉得这位看似普通的跛脚老道,身上似乎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。

那双深邃的眼眸中,仿佛蕴藏着难以言说的沧桑与智慧。

远处的山坡上只剩下孤零零的几株青竹,随风摇曳。

夕阳最后一缕光芒也渐渐隐去,仿佛要把这神秘的一幕永远封存在暮色之中。

铅山县衙,檐角挂着几串风铃,随着微风叮当作响。

庭院内,一株不知名的花虽已过花期,却依然傲然挺立,为这庄重的官邸平添几分雅致。

此时县衙内室,刘知县正与一位身着道袍的跛脚老者对坐。

老者虽是跛足,但周身却透着一股出尘之气,一双眼睛炯炯有神,令人不敢小觑。

刘知县不敢怠慢,亲自在案前为老者点茶。

水声淙淙,茶香四溢。

刘知县动作娴熟,一丝不苟地完成着煮水、温盏、投茶、注水的每一个步骤。

待茶汤色泽澄澈,香气悠然飘散,这才双手奉上,恭敬道:“观复大师,请!”

观复大师眼中闪过一丝赞许,拱手还礼:“有劳刘小友了。你这手艺,倒是让老朽想起二十年前的往事。既如此,我便不客气了。”说罢,端起茶盏,轻轻啜饮。

两人一边品茶,一边闲话家常。茶过三巡,刘知县这才试探着问道:“不知这次什么风把观复大师吹到我铅山县这个小地方来了?”

观复大师放下茶盏,神色忽而变得严肃:“老朽察于天象,发现有将星降于凡间。”他顿了顿,继续道:“此星主命世之豪杰,出则风云变色,动则驱驰疆场,建不世之功,立千秋之业。亦或为治世之征,文韬武略之士佐君弼国,致四海升平,万民乐业,其威德加于四海,勋名垂于竹帛。”

刘知县听得入神,不由得坐直了身子。

观复大师继续道:“将星落于西南方。恰逢官家看重老朽,又任我焚修管辖管事,便往临安赶路。途经此地,听闻铅山出了个神童,一献打谷机,二改良耕种产量,便想着顺路来看看。”

“确有此事!”刘知县眼前一亮,“大师可曾看到那神童?”

“看到是看到了,”观复大师微微摇头,“只是看不真切。”

“哦?”刘知县惊讶道,“还有大师看不清楚的?”

观复大师捋须沉吟片刻,语气变得深沉:“观此异人,印堂幽晦似遭冥司判命之兆,然面呈瑞相,贵气昭彰,似有济世豪雄之格。其气宇非凡,似携异世之秘,虽印堂现绝命之征,而周身隐霸者之息,真乃世之奇象,莫测其玄奥也。”

刘知县听得一头雾水,一时不知该如何接话。

观复大师似乎也不愿多做解释,起身拱手道:“多谢刘小友好茶,老朽还得赶路,去见见那位大人。”

刘知县见状知道他还要去见谁,知趣地起身相送:“那我就不留大师了,后会有期!”

送走观复大师,刘知县若有所思地站在庭院中。

夕阳的余晖透过花枝,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。

他回过神来,唤来候在外间的衙役:“去准备一下,明天一早随我去李家村看看那个神童。”

衙役应声而去,留下刘知县独自沉思。

观复大师的话语在他脑海中回响,那个神童身上,究竟藏着什么样的秘密?

晨露未散,云霭苍茫,好似一幅泼墨山水画,意境深远。

一声清脆的鸣鸟划破晨曦的静谧,像一把利剑划破了绸缎,李家村也在这鸟鸣声中渐渐苏醒,开始了新的一天。

李星辰刚走出房门,就看见母亲陆氏急匆匆地赶来,脸上带着几分难以抑制的惊喜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。

“星辰,县太爷来了!”陆氏的声音带着几分惊喜和紧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