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章

那天晚上,周壮没有回家,而是来到了天文台的睡眠实验室。他请工作人员帮他接上脑电图监测设备,希望记录下自己做那个特殊梦境时的脑部活动。

“很少见您亲自当实验对象啊,周教授。”实验室的技术员开玩笑说。

“总得有人率先吃螃蟹。”周壮微笑着回答,内心却远没有表面那么轻松。

入睡过程比想象中困难。尽管身心疲惫,但周壮的大脑却异常活跃。当他最终进入睡眠状态时,监测仪器显示他的脑波迅速进入了REM(快速眼动)阶段,这是梦境最活跃的睡眠阶段。

梦又开始了。

灰色荒原,巨大的月亮,奔跑,坠落...但这次有些不同。在坠入深渊的过程中,那些低语变得清晰了一些。周壮仍然无法理解它们的含义,但能感觉到其中包含着某种...信息。一种强烈的紧迫感,几乎是警告。

凌晨3点17分,他准时惊醒。

技术员已经站在床边,脸色苍白:“周教授,您得看看这个。”

脑电图记录显示,在周壮做梦期间,他的大脑活动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模式。不仅视觉皮层异常活跃,连通常与高级认知功能相关的前额叶皮层也显示出极度活跃的状态,仿佛他的大脑在处理极其复杂的信息。

更令人震惊的是,监测设备记录到了一种微弱的外部能量场,与周壮的脑波活动完全同步。这种能量的特征与月球背面检测到的异常能量完全一致。

“这不可能...”周壮喃喃自语。

就在这时,他的手机响起。是赵晓宇打来的。

“周教授,出大事了。NASA刚刚共享了最新数据——月球异常能量活动正在急剧增强,而且...它开始影响地球了。”

3

接下来的72小时,全球天文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和混乱。

月球异常能量活动不仅没有减弱,反而呈指数级增强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这种能量开始以某种方式与地球的生命系统产生互动。

全球范围内,报告异常梦境的人数呈爆发式增长。不再是零星报道,而是成百上千万人声称梦到了巨大的、发出白光的月亮,梦中有一种被召唤的感觉。社交媒体上,“月梦”(LunaDream)成为了热门话题。

周壮领导的研究团队与NASA及其他国际航天机构建立了联合工作组,试图理解这一现象的本质。但越是研究,发现的谜团就越多。

“能量传播的方式违背了已知的物理定律。”在一次视频会议上,NASA的马克·罗伯森博士解释道,“它不像电磁波那样通过空间传播,而是似乎通过某种...量子纠缠效应,直接与生物神经系统产生互动。”

“你的意思是,月球正在向我们‘广播’信号?而我们在梦中‘接收’它?”欧洲空间局的代表质疑道。

“不完全是。”周壮插话,“我们的研究表明,这种能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号。它更像是一种...催化剂,激活了人类大脑中某些尚未被理解的潜能。”

会议结束后,周壮独自留在会议室,审视最新的数据。突然,他发现了一个模式——能量活动的高峰期并非随机出现,而是与月球的特定运动阶段相关。更准确地说,它与月球远离地球的最远点(远地点)和最近点(近地点)的周期有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