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章

第四章 第二次到第五次北伐的艰难征程

建兴六年冬天,诸葛亮得知曹魏的军队正在向东调动,关中空虚。于是,他决定再次北伐,从陈仓道进攻陈仓。

陈仓是关中的重要门户,地势险要,易守难攻。曹魏的守将郝昭早就做好了准备,在陈仓城内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,储备了大量的粮草和武器。

诸葛亮率领大军来到陈仓城下,多次派人劝降郝昭,但郝昭都不为所动。诸葛亮只好下令攻城。蜀军使用了各种攻城器械,如冲车、云梯等,但都被郝昭率领的守军击退。

双方激战了二十多天,蜀军始终无法攻破陈仓城。此时,曹魏的援军已经赶来,诸葛亮担心腹背受敌,只好再次下令撤军。在撤军的过程中,诸葛亮设下埋伏,斩杀了曹魏的将领王双,算是为这次北伐挽回了一些颜面。

回到汉中后,诸葛亮并没有气馁。他知道,北伐之路注定充满艰难险阻,但他不会轻易放弃。他开始更加注重军队的后勤保障和战术的研究,为下一次北伐做准备。

建兴七年,诸葛亮派陈式率领军队进攻武都、阴平二郡。曹魏的雍州刺史郭淮率领军队前来救援。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来到建威,牵制郭淮的军队。郭淮看到诸葛亮的大军,不敢轻举妄动,只好率军撤退。陈式趁机攻占了武都、阴平二郡。

刘禅得知消息后,十分高兴,下诏恢复了诸葛亮的丞相职位。诸葛亮连忙上书谢恩,并表示会继续努力,为兴复汉室而奋斗。

建兴九年,诸葛亮率领大军再次北伐,包围了祁山。曹魏的皇帝曹叡派司马懿率领大军前来抵御。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的厉害,采取了坚守不出的策略,想要拖垮蜀军。

诸葛亮多次派人挑战,但司马懿都不为所动。诸葛亮无奈,只好下令军队在祁山附近屯田,准备长期作战。然而,就在这时,蜀军的粮草再次出现了问题。负责押运粮草的李严因为天气原因,没能按时将粮草运到军中。为了推卸责任,李严竟然派人告诉诸葛亮,说刘禅下令让他撤军。

诸葛亮信以为真,只好下令撤军。在撤军的过程中,诸葛亮设下埋伏,射杀了曹魏的名将张郃。回到汉中后,诸葛亮才得知事情的真相。他十分愤怒,上书刘禅,弹劾李严。刘禅将李严贬为庶民,流放梓潼郡。

这次北伐的失败,让诸葛亮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粮草供应对于北伐的重要性。于是,他开始在汉中大规模屯田,发展农业生产,为后续的北伐储备粮草。

建兴十二年,诸葛亮率领大军进行了第五次北伐。这一次,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,不仅带足了粮草,还将大军驻扎在五丈原,与司马懿率领的曹魏军队对峙。

为了逼迫司马懿出战,诸葛亮多次派人挑战,甚至送给他女人的衣服,羞辱他。但司马懿始终不为所动,坚守不出。诸葛亮知道,司马懿是在等自己粮草耗尽,或者军队出现变故。

于是,诸葛亮一边与司马懿对峙,一边继续在五丈原屯田,同时还积极与东吴联系,希望东吴能够出兵夹击曹魏。然而,东吴的军队在进攻合肥时,被曹魏的军队击败,不得不撤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