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,我终于可以重新做回我自己了。
苏奶奶在电话那头听完我的决定,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:“好孩子,你终于想通了!奶奶等你这句话,等了太久了!你快回来,奶奶把最好的针线和绣架都给你留着呢。”
挂了电话,我直奔苏奶奶在苏州的刺绣工坊。
那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江南小院,院子里种满了花草,阳光透过葡萄藤架洒下斑驳的光影,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丝线的味道。
一切都和我记忆中一模一样。
苏奶奶一头银发,精神矍铄,她拉着我的手,上上下下地打量我,眼眶湿润:“瘦了,也憔悴了。那顾家,就不是什么好地方。”
我笑着摇头:“都过去了,苏奶奶。以后,我就留在您这儿,哪儿也不去了。”
“好!好!”苏奶奶连连点头,“奶奶的这一身手艺,总算有传人了。”
重新拿起绣花针的那一刻,我的手甚至有些微微发抖。
三年没碰,生疏了太多。
但当指尖触碰到丝线和绣布的瞬间,那种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。
仿佛那些针法,那些图案,早已刻进了我的骨血里。
我深吸一口气,静下心,开始一针一线地练习最基础的针法。
平针、缠针、虚实针、乱针……
一开始,我的手指被针扎了好几次,但我不觉得疼,反而有种久违的兴奋。
我把自己关在绣房里,没日没夜地练习。
从最简单的花鸟鱼虫,到复杂的山水人物,我沉浸在苏绣的世界里,忘记了时间,也忘记了所有的烦恼和伤痛。
我的技艺,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,甚至比以前更加精进。
因为现在我的心里,没有了杂念,只有对刺绣最纯粹的热爱。
一个月后,苏奶奶拿来一幅未完成的绣品给我。
那是一幅《姑苏繁华图》的局部,画面精美绝伦,但绣到一半,就停住了。
“这是我多年前的作品,后来眼睛不行了,就一直搁置着。晚晚,你来帮奶奶,把它完成,好吗?”
我看着那幅绣品,知道这是苏奶奶对我的考验,也是对我的认可。
我郑重地点了点头:“好,奶奶,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。”
接下来的三个月,我将自己全部的心血,都倾注在了这幅《姑苏繁华图》上。
这幅作品工程浩大,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,更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心力。
我每天只睡四个小时,其余的时间,都在绣架前度过。
有时候为了一个细节,我会反复拆掉重绣几十遍,直到自己满意为止。
我的手指上布满了针孔,眼睛也常常因为过度疲劳而酸涩流泪。
但我甘之如饴。
因为我知道,我正在创作一件伟大的艺术品。
当最后一针落下,我看着眼前这幅气势恢宏,细节生动的《姑苏繁华图》,长长地舒了一口气。
整个人像是被抽空了力气,直接瘫倒在了椅子上。
但我心里,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满足和喜悦。
我知道,那个曾经为了爱情放弃一切的林晚,已经死了。
现在站在这里的,是浴火重生的苏绣传人,林晚。
5.
在我专心搞事业的时候,顾家那边,已经乱成了一锅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