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章

而每到一个新地方,第一要紧事永远是寻找当地最出名、最地道的那碗面。她现在的饭量已经从一开始的小份,稳步增长到能干掉一个大份外加喝几口面汤。拌面的手艺也日益精湛,再多的油泼辣子和臊子也能拌得均匀妥帖。

学校里大小活动我们都掺和。一起报名参加了志愿者协会,周末去学校附近的敬老院帮忙打扫卫生,陪老人们聊天晒太阳。有个老奶奶是关中口音,说话又快又地道,拉着张茹的手絮絮叨叨说家常。张茹居然能连猜带蒙听懂个七七八八,还能磕磕巴巴地用几句刚学的陕西话回应,把老奶奶逗得直乐。我在旁边看着,觉得这姑娘学习能力真强,胆子也大。

从敬老院出来,她蹦蹦跳跳地走在我旁边:“刚才那个奶奶夸我呢!”

“夸你啥?”

“夸我伶俐,还说……”她顿了一下,有点狡黠地眨眨眼,“说咱俩有夫妻相!”

我耳朵根子唰一下就热了:“老太太眼花了吧……你别瞎说。”

“真的!她真这么说的!”她瞪大眼睛,一脸“你居然不信”的表情。

她还非拉我去参加一个她们社团举办的校园趣味知识竞赛。比赛环节有一道题是关于陕西特色小吃的,题干描述一种用猪大肠和馍做的食物。她立刻用胳膊肘碰我,压低声音急吼吼地说:“快!秦澈!上!这题你得拿下!”

我顺利答出“葫芦头泡馍”,为我们组加了几分。她得意地冲同组队友扬扬下巴,那样子比她自己答对了还高兴。

她有时候会在我专心致志咥面的时候,停下筷子,盯着我看,看着看着就自己笑起来。

“笑啥呢?”我问她,估计嘴角还沾着点油泼辣子。

“没啥,”她还是笑,眼睛弯弯的,“就觉得你咥面的时候特别专心,特别投入,看着特别香,让人特有食欲。”

“馋了?分你点?”我把碗往她那边推了推。

“不要不要,”她赶紧护住自己的碗,“我自己的都快吃不完了。”说完低下头继续吃,但嘴角还是弯着的。

4

大二那年暑假,她没回南方,在学校附近找了个家教兼职。我也找了个实习,没回家。我们在学校后街合租了个短租的小房子,只有一个房间外加个小厨房和卫生间。

每天下班下课,我去菜市场买点菜回去做。我厨艺一般,就会捣鼓各种面食。她就在旁边看着,帮我剥蒜洗葱递碗碟。

我吭哧吭哧地和面、擀面,她负责烧水、看火。我炒臊子、泼油辣子,她就在旁边拿好碗等着。窄小的厨房里,总是弥漫着面粉、辣子和醋混合的温暖香气。

她喜欢端着盛得满满的面碗,蹲在客厅的小茶几旁边吃,吸溜吸溜的声音特别满足。吃完often一抹嘴,瘫在椅子上感叹:“秦澈,我发现了,你以后万一代码写不下去了,就去开个面馆吧,绝对饿不死。”

我伸手弹她一个脑崩儿:“盼我点好行不行?”

她咯咯笑着躲开。

那时候,日子就像我们碗里最寻常的油泼面,热辣,简单,踏实,管饱。

进入大三,课程压力更大了,未来的选择也变得具体而现实起来。她开始频繁地纠结是考研还是直接工作。我家里的意思是希望我毕业后回去考个公务员,稳定。她家是南方的,她爸妈多次打电话来表示希望她回去发展,甚至开始在那边帮她留意工作机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