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我会尽力修复的。"寒生郑重地说,"请您三天后再来,好吗?"
接下来的三天,寒生利用店铺空闲时间仔细修复那本相册。小雨和强强来看过几次,都被寒生的专注所感染,安静地在旁边看书,偶尔帮忙递个工具。
第三天下午,老先生准时到来。当寒生将修复一新的相册递给他时,老人的手颤抖得几乎拿不住相册。
"这...这比我记忆中的还要完整..."老先生翻看着相册,眼泪无声地滑落,"年轻人,你修补的不仅是相册,更是一个老人最后的念想啊。"
寒生微笑道:"能为您守护这份回忆,是我的荣幸。"
那天晚上打烊后,寒生坐在窗前记录这一天。她在笔记本上写道:"有些修补看得见,有些修补看不见。但无论是修补物品还是心灵,都需要同样的耐心和用心。"
窗外,月色如水,溪畔村安静地沐浴在银辉中。纸芽芽的灯光虽然熄灭,但这份温暖却继续在村民心中流淌。
2 嫩芽
春天的溪畔村格外美丽,野花点缀在绿草如茵的河岸,桃树、梨树竞相开花,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。纸芽芽门前的风铃换上了新采的野花,随着微风发出清脆的声响。
这个周六的早晨,寒生比往常更早开门。今天她要推出新项目——"会发芽的信纸",这是她琢磨了一个冬天的创意。
"寒生姐姐,我们来帮忙啦!"小雨拉着强强跑进店里,两个小家伙脸上洋溢着兴奋的光芒。
寒生正在后院准备材料:废纸浆、各种花种、造纸框和压平工具。"来得正好,我正需要小帮手呢。"
她先演示如何将废纸撕碎、浸泡、打成纸浆,然后加入细小易生长的花种。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,尤其是当寒生将纸浆倒入造纸框,轻轻晃动使纸浆均匀分布时,他们都惊叹出声。
"好像变魔术一样!"强强睁大眼睛说。
整个上午,三人都在后院忙碌。小雨细心地将花种均匀地混入纸浆,强强负责将造好的湿纸放在压平机上压去多余水分,寒生则负责最后的晾晒步骤。
中午时分,第一批会发芽的信纸终于制作完成。淡黄色的纸张散发着淡淡的草香,仔细看能看到嵌在纸中的细小种子。
"太神奇了!"小雨拿起一张信纸对着阳光仔细端详,"写完信后种下去,真的能长出花来吗?"
"当然,"寒生笑着说,"每种信纸用的种子不同,会长出不同的花。这种淡黄色的会开出小雏菊,那种浅蓝色的会是勿忘我。"
下午,村民们陆续来到纸芽芽,都被这个新创意吸引。李奶奶第一个买了十张雏菊信纸:"我要给每个孙子孙女都写一封,让他们种出花来记得回来看奶奶!"
张大爷则对工艺更感兴趣,围着寒生问个不停:"这纸写起来顺畅吗?墨水会不会晕开?种子会不会影响书写?"
寒生耐心解答,并拿出试写的样本给大家看。信纸书写感很好,种子均匀分布,并不影响写字。
就在这时,一个陌生的身影出现在店门口。那是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女子,穿着干练的职业装,与村里的氛围有些格格不入。她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小店,目光最终落在展示架上的会发芽的信纸上。
"这是什么?"她拿起一张信纸问道,语气中带着都市人的直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