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章

寒生迎上前去解释:"这是会发ya的信纸,写完信后可以种下,浇水就会长出花来。"

女子的眼睛亮了起来:"有意思!我是城里文创公司的采购经理,正在寻找独特的文创产品。能详细介绍一下吗?"

寒生便将她如何发明这种信纸、使用的环保材料、背后的理念一一说明。女子越听越感兴趣,最后提出要订购一批试卖。

消息很快传遍了村子。溪畔村的村民们都为寒生感到高兴,但也有人担心:"要是订单太多,寒生会不会忙不过来?会不会以后就不做我们的小生意了?"

寒生听到这些担忧后,在当晚的创意工作坊上向大家保证:"纸芽芽永远是溪畔村的纸芽芽。我会请大家一起参与制作,将收益分给大家。"

于是,会发芽的信纸成了全村的项目。李奶奶负责筛选废纸,张大爷监督纸浆质量,孩子们帮忙混合种子,妇女们负责晾晒和包装。就连强强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——用寒生教的方法测试每批纸的书写流畅度。

一个月后,第一批大批量订单完成了。寒生特意举办了一个小型的发货仪式,村民们围在一起,看着他们共同制作的会发芽的信纸被精心包装,准备发往城市。

"这都是咱们的心血啊,"李奶奶感慨地说,"没想到我这把年纪了还能参与这么有意思的事。"

张大爷更是骄傲:"我儿子在城里看到报道,特地打电话回来夸我呢!"

就在大家欢欣鼓舞时,那位女采购经理突然来电,语气焦急:"寒生小姐,非常抱歉,我们收到投诉,说有顾客反映你们的信纸种不出花!"

这个消息像一盆冷水浇在每个人头上。寒生冷静地询问详情,原来是有顾客反映按照说明种植,但过了两周都没有发芽。

寒生立刻检查了留样的信纸,发现问题出在种子包装环节——有一批信纸的种子被高温处理过,失去了活性。她当即决定召回这批产品,并连夜带领村民重新制作。

那几天,纸芽芽通宵亮着灯。村民们自发轮流帮忙,没有人抱怨,大家都想挽回村子的声誉。寒生更是几乎不眠不休,严格把关每一个环节。

新一批会发芽的信纸很快发出,附上了诚挚的道歉信和小礼物。令人惊喜的是,不仅投诉的顾客表示了谅解,还有许多顾客来信表扬他们的负责任态度。

更让人惊喜的是,两周后,那位投诉的顾客再次来信,这次还附上了照片——信纸终于发芽了,嫩绿的小苗在花盆中茁壮成长。信中说:"等待的过程让我明白了耐心的重要性。这些幼苗我会精心照料,感谢你们教会我的不只是种植,更是等待和希望。"

这个消息让全村欢呼雀跃。寒生将那张照片贴在记忆墙上,下面写着:"最美好的事物值得等待。"

周末的创意工作坊上,寒生教大家制作特别版的感恩信纸——这次用的都是最强壮的花种。小雨突发奇想:"寒生姐姐,我们为什么不做一个'心愿信纸'呢?写下心愿,种出花来,心愿说不定就能实现呢?"

这个主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。于是,纸芽芽又多了新产品:心愿信纸。每卖出一份,就捐出一元钱给村里的儿童图书角。

春天渐渐过去,纸芽芽门前的花儿都开了,五彩缤纷,宛如村民们此刻的心情。一个傍晚,打烊后寒生独自坐在店里,翻看着这段时间的记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