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章

专业课程让我学会了如何讲故事,如何用镜头语言表达情感,如何在虚构中寻找真实。我的毕业作品是一部关于校园霸凌的短片,获得了学院最佳作品奖。

毕业后,我进入了一家知名的影视公司做编剧。起初只是写一些小成本网剧的剧本,但因为我对人物情感的把握很准确,很快就得到了导演们的认可。

三年后,我独立编剧的第一部电视剧《十七岁的眼泪》在各大平台播出,收视率和口碑都很不错。这部剧讲述的是一个被误解的女高中生如何在逆境中成长的故事,很多观众都说看哭了。

"林编剧,这个故事是你的亲身经历吗?"记者在采访中问道。

我笑了笑:"好的故事都来源于生活,但不一定是编剧的亲身经历。"

成功的背后,是无数个熬夜写稿的夜晚,是一遍遍推翻重写的剧本,是对每一个细节的精雕细琢。我把自己全部的情感都投入到作品中,用文字构建着一个又一个虚构的世界。

在那些世界里,误会会澄清,友情会和好,所有的伤痛都会得到治愈。

但现实中,我依然是一个人。

身边的朋友劝我找个男朋友,说一个人太孤单了。但我总是摇头拒绝。不是因为放不下过去,而是因为习惯了独立,习惯了把情感投入到作品中而不是现实的人际关系里。

二十五岁那年,《十七岁的眼泪》获得了国家电视剧飞天奖最佳编剧奖。颁奖典礼上,我穿着一身黑色的礼服,站在台上发表获奖感言。

"感谢这个时代,让每一个有故事的人都有机会被听见。"我对着台下的观众说道,"愿所有经历过伤痛的人,都能在故事中找到治愈。"

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。闪光灯不停地闪烁,记者们举着话筒想要采访我。

那一刻,我忽然想起了十七岁的自己。那个被孤立、被误解、被伤害的女孩,如果能看到现在的我,会不会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?

颁奖典礼结束后,我独自回到酒店房间。助理小雯敲门进来,手里拿着一摞采访邀请函。

"林老师,这些都是想要采访您的媒体。"小雯说道,"还有几个综艺节目也想邀请您参加。"

我翻了翻那些邀请函,忽然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:苏清。

"这个苏清是谁?"我问道。

"是《青春访谈》节目的主持人,很有名的。"小雯回答,"听说她也是您的老乡呢。"

我的手微微颤抖。苏清,那个我曾经最好的朋友,现在也在媒体圈工作。

"她...她现在怎么样?"我问道。

"听说她大学学的是播音主持,毕业后就进入电视台工作,现在是很受欢迎的主持人。"小雯说道,"您认识她吗?"

我点点头,没有多说什么。

那天晚上,我在网上搜索了苏清的信息。她确实成了一名很出色的主持人,主持的《青春访谈》节目专门邀请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分享他们的成长经历。

照片中的苏清还是那么漂亮,但比高中时多了几分成熟和知性。她的个人资料显示,至今未婚。

我忽然很想知道,她过得好不好,她还记得我们曾经的友情吗,她知道当年的真相了吗?

但我没有回复那份邀请函。有些人,有些事,就让它们留在记忆里就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