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转身离开,没有回头。
在心里,我对那段时光说了声再见。再见了,我的十七岁;再见了,我的青春;再见了,我曾经深爱过的友情。
4
转学到新的学校后,我变得沉默寡言。
新班主任刘老师很关心我,经常找我谈话。
"林晚,你为什么总是一个人?"刘老师问道。
"习惯了。"我淡淡地回答。
"可是你才十七岁,应该多和同学们交流,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集体。"刘老师语重心长地说。
我点点头,但心里并不认同。经历了那些事情之后,我对所谓的"集体"充满了戒备。
新学校的同学们都很友善,经常邀请我参加各种活动。但我都礼貌地拒绝了。我不敢再轻易相信别人,也不敢再轻易付出真心。
唯一让我感兴趣的,是学校的文学社。
社长是一个叫做许子涵的男生,长得很清秀,总是拿着一本诗集。他看过我写的小说,说我很有天赋。
"你的文字里有一种特别的痛感。"许子涵这样评价我的作品,"很真实,很打动人。"
"可能是因为我确实经历过痛苦吧。"我苦笑着说。
许子涵看着我,眼中有些心疼:"想说说吗?"
我摇摇头。有些事情,说出来也不会有人真正理解。
在新学校的日子里,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和写作中。成绩很快就冲到了年级前十,写作水平也突飞猛进。
刘老师对我的变化感到惊讶:"林晚,你好像换了一个人。"
"人总是要成长的。"我这样回答。
高三下学期,我收到了几所名牌大学的自主招生邀请。其中包括我一直梦想的传媒大学编导专业。
面试的那天,考官问我:"为什么选择编导专业?"
我想了想,说道:"我想用故事治愈那些受伤的人,也治愈受伤的自己。"
考官点点头,在评分表上写了什么。
最终,我顺利通过了面试,拿到了传媒大学的录取通知书。
填志愿的时候,许子涵问我:"你真的要去北京吗?"
"嗯。"我收拾着桌上的书籍,"离家越远越好。"
"那我们...还会联系吗?"许子涵的声音有些不舍。
我停下手中的动作,看着这个陪伴了我一年的男孩。他是个很好的人,温柔、善良、有才华,但我知道,我心里住着太多阴霾,不适合拖累任何人。
"子涵,谢谢你这一年的陪伴。"我真诚地说道,"但我们还是做朋友比较好。"
许子涵愣了一下,然后苦笑:"我明白了。"
高考结束后,我没有参加同学聚会,也没有和任何人告别。我一个人收拾行李,准备去北京开始新的生活。
临走前,妈妈拉着我的手说:"晚晚,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。你还年轻,有的是机会重新开始。"
"我知道,妈。"我抱着妈妈,"我会好好的。"
在去北京的火车上,我看着窗外飞逝的风景,心中五味杂陈。
十八岁,我就要离开这个伤心的城市了。也许,真的可以重新开始。也许,时间真的可以治愈一切。
但我不知道的是,有些人,有些事,注定要在人生的某个路口重新相遇。
而那时候,我们都已经不再是当初的模样。
5
大学四年,我过得很充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