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

1 青山疑影

中巴车在盘山公路上颠簸了三个小时,终于停在了青山村的村口。晓妍背着半人高的双肩包跳下车,脚刚沾到泥土,就被一股潮湿的草木味裹住 —— 这里的山雾比城里浓,绕在村口的老樟树上,把树干晕成了淡灰色,像幅没干透的水墨画。

她掏出爷爷留下的旧地图,指尖划过红笔圈出的 “青山村老宅” 字样。爷爷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知青,临终前总念叨着 “青山村有座老宅子,藏着故事”,还说那宅子夜里会传女人的哭声。这次她来,既是为完成民俗学的课程课题,也是想替爷爷了却一桩心事。

村口没什么人,只有个挎着菜篮的大婶蹲在石碑旁择菜。晓妍走过去,指着地图上的老宅问:“大婶,您知道这处老宅子在哪儿吗?我是来做民俗调查的学生。”

大婶的手猛地顿住,择菜的动作停了半秒,抬头看晓妍的眼神带着几分警惕:“你找那宅子干啥?别去!不吉利!” 她说着,把菜篮往身边挪了挪,像是怕沾到什么不干净的东西,“那宅子空了十几年,夜里总闹鬼,村里没人敢靠近。”

“闹鬼?” 晓妍心里一动,追问,“是有哭声吗?”

大婶脸色更沉了,站起身就往村里走,只留下一句 “不该问的别问”,脚步快得像是在躲什么。晓妍看着她的背影,又低头看了看村口的石碑 —— 上面刻着 “青山村 始建于 1952 年”,可爷爷的日记里明明写着 “老宅比村子还老”,这明显对不上。

她背着包往村里走,路面是夯实的泥土,踩上去软乎乎的。两旁的房屋多是土坯墙,屋顶盖着青瓦,不少人家的院门上挂着褪色的红灯笼,却没见到半个人影,连狗叫都听不到,安静得有些反常。

晓妍试着敲了几家院门,要么没人应,要么从门缝里露出半张脸,看到她是外乡人,就赶紧说 “家里没地方住”,“砰” 地把门关紧。直到走到村头最后一户人家,院门上挂着块掉漆的木牌,写着 “张婶民宿”,才有个微胖的女人从屋里探出头。

“姑娘,住店啊?” 女人的声音还算温和,额前的碎发用发卡别着,围裙上沾着面粉。

“阿姨您好,我想住一晚,顺便问问村里老宅子的事。” 晓妍赶紧说。

张婶的笑容淡了些,侧身让她进屋:“住店可以,不过我得跟你说清楚,夜里不管听到啥动静,都别开窗,更别往村西头走 —— 老宅子就在那边,邪乎得很。”

晓妍点点头,把背包放在墙角的木桌上。民宿不大,就两间客房,她住的那间窗户正对着村西,拉开窗帘能看到一片茂密的竹林,竹林深处隐约露出半截黑沉沉的屋顶,想必就是那座老宅。

晚饭时,张婶端来一碗红薯粥和一碟咸菜,坐在桌边剥着花生,像是犹豫了半天,才开口说:“那老宅子以前住的是苏家,女主人叫苏曼卿,是民国时期的富家小姐,嫁来村里没几年就疯了,听说把自己的孩子杀了,后来人就不见了,从那以后,宅子里就总传哭声。”

“杀了自己的孩子?” 晓妍停下筷子,“您亲眼看到了吗?”

张婶摇了摇头:“都是老辈人传的,我嫁过来时,苏家早就没人了。不过十年前有个外地商人想买那宅子,刚进去没半小时就突发心脏病死了,法医也没查出啥毛病,村里人都说,是被苏曼卿的鬼魂缠上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