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

从小我就是家里的“问题儿童”,堂姐才是那个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。 每年年夜饭,我都是堂姐完美形象下的反面教材,今年我决定换个活法。 堂姐挑剔饺子馅,我默默吃掉她扔掉的;她抱怨工作累,我主动去她公司当免费清洁工。 甚至她男友出轨,我都第一时间帮她“宽容解决”。 直到全家围坐夸我终于“懂事”时,我打开手机播放录音:“要不是为了恶心你们,谁稀罕学她?” 满桌佳肴前,全家人的笑容彻底凝固。

---

年夜饭的热气糊在窗户上,晕开一团团昏黄的光。屋子里喧闹鼎沸,人声、碗筷碰撞声、电视里春晚前的预热欢声,搅拌在一起,浓郁得化不开。可这些声音撞到林薇耳边,却像隔了一层厚厚的毛玻璃,模糊而遥远。

她的世界很安静,安静得只剩下筷子尖戳在碗底米饭上的细微声响,一下,又一下。

“不是我说,我们婷婷今年又是公司优秀员工,年终奖这个数!”大伯母嘹亮的嗓音像一把锥子,轻易刺破了一切隔膜,她伸出三根手指,在空中得意地晃了晃,“哎哟,领导器重得不得了,非要再给她加担子,我说孩子太累了,都不好意思替她推……”

话题自然而然地,水到渠成地,流淌到了林薇身上。

“小薇呢?今年工作还行吧?没再……换地方?”母亲的声音接上来,语调是精心调配过的,试图掺进轻松随意,却掩不住那份小心翼翼之下的疲惫和比较。那尾音轻轻飘着,悬在半空,像个钩子,等着确认她这颗不定时的炸弹今年是否安分。

所有人的目光短暂地扫过来,蜻蜓点水,甚至懒得停留,然后齐刷刷地、由衷地投向婷婷姐——堂姐林婷婷正微微蹙着眉,挑剔地看着盘中一只蒸蟹,侧脸线条优美,连不耐烦的神情都显得那么有教养。

林薇喉头动了动,那口米饭咽得有些艰难。她盯着转盘上那盘油亮亮的红烧肉,刚刚转到面前,还没等她伸筷子,就被一只涂着精致蔻丹的手随意地拨走了——为了更方便堂姐夹取另一端的清蒸鱼。

“还行,老样子。”她听见自己的声音干巴巴的,像晒透的豆荚。

“老样子是什么样子?”父亲抿了一口酒,眉头习惯性地拧着,“你也跟你姐学学,稳当点!别整天想些不着边际的,三天打鱼两天晒网,哪个单位肯要你?”

“哎呀,爸,现在年轻人压力大,选择也多,小薇有她自己的想法。”林婷婷适时地开口,声音温柔,解围似的,她拿起公筷,给林薇夹了一块鱼腮旁最嫩的月牙肉,“小薇,尝尝这个,知道你爱吃鱼。工作慢慢找,不急,有需要跟姐说。”

看,多完美。体贴,周到,成功,永远正确。她是光,林薇就是那道被光衬得越发灰暗可怜的影子,牢牢钉在“不成器”、“不懂事”、“不省心”的耻辱柱上,年年如此,岁岁相似。

碗里的那块月牙肉,雪白,细腻,却像一根刺,扎得林薇眼睛生疼。她低下头,用筷子慢慢把它碾碎,碾成泥。

过去的无数个瞬间呼啸着砸过来:她兴奋地分享自己设计的歪扭扭的机器人获奖时,父母担忧地说“这将来能当饭吃吗?看看你姐的钢琴证书”;她大学选了冷门的考古专业,全家轮番上阵劝说“毕业即失业,婷婷的金融多好”;她第一次辞职创业失败,得到的不是安慰,而是“早就告诉你别折腾,安安稳稳像婷婷一样上班多好”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