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

1980年的广州,机遇与危机并存,她不仅要守住这家纺织铺,还要让那些失传的华夏纺织技艺,在这个时代重新发光——第一步,就从保住这台织布机,治好养父的病开始!

2 金手指显威,看穿布料“前世”

街道办的人走后,苏晚星扶着苏建国躺好,转身去灶房烧水。刚拿起水壶,目光落在墙角堆着的几捆灰扑扑的布料上,眼前又泛起熟悉的光晕。

“1978年城郊棉厂残次品,经雨水浸泡导致纤维断裂,可通过草木灰浸泡修复,适配简易扎染工艺。”

一行行清晰的文字在布料上方浮动,苏晚星心头一震——这金手指不仅能“读”布料的来历,还能给出修复和使用方案!前世她专攻现代纺织设计,对古法技艺只懂皮毛,如今有了这“布料说明书”,那些失传的手艺仿佛触手可及。

“晚星……别跟他们硬来,那织布机……”苏建国躺在床上,声音虚弱却带着担忧。

苏晚星端着温水走过去,帮养父润了润唇:“爸,您放心,织布机丢不了。我刚才看了,咱们铺子里这些旧布,其实都是好东西,只要好好处理,能织出比国营厂还好的布。”

为了让养父安心,苏晚星翻出剪刀,从那捆残次布里剪下一截。按照金手指提示,她找出家里仅剩的半袋草木灰,兑上温水搅匀,将棉布浸泡进去。看着布料在灰水中慢慢舒展,苏建国满脸疑惑,却没再多问——女儿醒来后虽像变了个人,可这份护家的心思,让他心里踏实不少。

傍晚时分,赵红梅竟亲自来了。她穿着时髦的的确良衬衫,手里拎着两袋水果,一进门就摆出热络的样子:“建国哥,听说你病了,我来看看你。晚星啊,上午是我手下人不懂事,你别往心里去。”

苏晚星心里冷笑,面上却不动声色:“赵主任客气了,我们小老百姓,哪敢跟国营厂的领导置气。”

赵红梅眼睛直勾勾盯着里屋的织布机,话锋一转:“晚星,不是我说你,这老机子放在你们家也是落灰,我们厂最近要搞技术革新,正缺这种老设备做研究。这样,我再加两百,五百块,你把机子卖给我,以后你要是想进国营厂上班,我给你走后门。”

“五百块?”苏晚星拿起刚从灰水里捞出来的棉布,在赵红梅面前展开,“赵主任,您看这布。这是城郊棉厂的残次品,没人要的东西,我泡了半天草木灰水,您再摸摸,是不是比之前软和多了?”

赵红梅伸手一摸,果然手感细腻了不少,脸色微微一变。苏晚星趁热打铁,又把布料凑到她眼前:“您再仔细看,这布的纤维虽然断了些,但只要用扎染的法子处理,做成方巾或者衬衫料,肯定受欢迎。我们家这织布机,要是用来织这种布,比国营厂的机器还好用——您要是真想搞技术革新,不如跟我合作,我出技术,您出场地,赚了钱,咱们按比例分,您看怎么样?”

赵红梅愣住了,她原本是来强买织布机的,没想到被苏晚星绕到了“合作”上。看着眼前少女清亮的眼神,她突然觉得,这丫头或许真有点本事。可转念一想,一个弄堂里的丫头片子,能懂什么技术?说不定是在装腔作势。

“合作的事,我得回去跟厂里商量。”赵红梅收起心思,“不过晚星,你要是想清楚了,随时来找我,五百块,机子我还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