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

第一章:夜班司机与沉默乘客

凌晨三点,城市卸下了白日的喧嚣,披上了一层静谧的蓝黑色外衣。霓虹灯不再争奇斗艳,只余几盏孤零零地闪烁着,像是守夜人困倦的眼睛。街道空旷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,只有偶尔驶过的出租车划破这片宁静,尾灯在夜色中拖出转瞬即逝的红色轨迹。

李伟手握方向盘,驾驶着114路末班公交车,穿梭在这座半睡半醒的城市中。车轮碾过路面发出规律的低鸣,与引擎的嗡嗡声交织成一首夜之协奏曲。车厢内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气味,混合着夜间特有的凉意,空调系统轻声运作,保持着恰到好处的温度。

这份工作他做了整整二十年。

人们常说夜班辛苦,违背人体生物钟,但李伟却偏爱凌晨时分的这份宁静。没有白天的拥挤嘈杂,没有刺耳的喇叭声和此起彼伏的抱怨,只有车厢内柔和的灯光和窗外流动的城市夜景。他的公交车变成了一座移动的孤岛,载着那些不得不在这时分奔波的人们——下夜班的护士、赶早市的商贩、熬夜的程序员,以及那些无处可去的灵魂。

李伟熟悉这条线路的每一个弯道,每一处坑洼,甚至每一个信号灯的节奏。他熟知哪些站台会有醉汉踉跄上车,哪些站台会有情侣难舍难分地告别,哪些站台总是空无一人却必须按规停靠。

但最近几个月,这趟孤岛迎来了一位固定的乘客,打破了他二十年来的所有认知。

每晚3点15分,公交车会准时停靠在梧桐路站。然后那位老太太就会上车——灰白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,深色外套即便在盛夏也扣得严严实实。她步履稳健,从不需人搀扶,投币动作精准无误,然后微微点头,径直走向车厢中部右侧靠窗的位置,从不变换。

她从不说话,也不看手机或报纸,只是静静地望着窗外,仿佛在寻找什么,又像是在回忆往事。到了废墟站,她便会按下停车铃,稳步下车,消失在夜色中,从不回头。

李伟曾尝试与她交谈:“阿姨,这么晚出门啊?”或者“今天天气变凉了,多穿点。”但老太太只是点头或摇头,从不接话。久而久之,李伟也不再尝试,两人形成了一种无声的默契。有时他会从后视镜瞥她一眼,看她凝望窗外的侧影,在流动的城市灯光映照下,像一尊沉思的雕塑。

今夜一如往常,李伟检查了仪表盘上的时间:3点14分。公交车缓缓驶近梧桐路站,他习惯性地减速,准备停靠。

但站台上空无一人。

李伟皱了皱眉,完全停车,打开车门等待。夜风裹挟着初秋的凉意灌入车厢,吹散了车内积累的暖意。他盯着站台标志看了半晌,甚至探头向外张望,期待着那个熟悉的身影会从暗处走来。

三十秒后,他疑惑地关上门继续行驶,心中泛起一丝莫名的不安。

奇怪,老太太从未缺席过。

后座传来轻微的鼾声。李伟瞥向后视镜,看见常客小张歪着头熟睡,笔记本电脑还开着,屏幕上是未完成的文档。这个年轻人总是在新华书店站上车,在报社站下车,据说是个夜班编辑,经常在车上补觉。

中间座位坐着那位市医院的护士长,她刚下夜班,脸上带着掩不住的疲惫,但依然坐得笔直,望着窗外流逝的夜景发呆。前排则是一对刚下班的餐厅服务员,他们低声交谈着,分享一副耳机听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