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章

王志强连连点头:“一定一定!周工是我们公司的宝贝!”

送走师兄们后,周雅回到车间,发现所有人看她的眼神都变了。从前的不屑和轻视被敬畏和好奇取代。

然而好景不长。三个月后,公司接了个大订单——为一家德企生产精密零部件。样品多次被拒,客户代表汉斯先生极其挑剔,扬言再不合格就取消订单。

总经理亲自压阵,所有技术骨干齐聚会议室,气氛凝重。

“第几次了?你们公司的工艺水平根本达不到要求!”汉斯拍着桌子,中文里带着浓重的德语口音,“明天是最后期限,再做不出合格样品,订单取消!”

王志强满头大汗:“汉斯先生,我们已经尽力了...”

“尽力?如果尽力就这种水平,那更说明问题!”汉斯毫不留情。

沉默中,所有人的目光不自觉投向周雅。自从上次师兄们来访后,周雅已被默认为技术难题的最终解决方案。

“周工,你看...”总经理试探着问。

周雅深吸一口气:“我需要看一下缺陷分析报告。”

技术员赶紧递上文件。周雅快速浏览后,眉头紧锁:“这是材料热处理工艺问题。我们的参数设置不符合德标。”

“那怎么办?公司没有热处理专家啊!”总经理急了。

周雅思考片刻,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拿出手机:“我问问师兄。”

这次她直接拨通了四师兄陈浩的电话——他是材料科学领域的权威,现任某国家级实验室主任。

简短说明情况后,陈浩在电话那头说:“把材料规格和当前工艺参数发我,半小时后给你答复。”

果然,二十五分钟后,陈浩发来一份详细的热处理工艺调整方案,还附上了一段视频指导。

技术团队连夜调整参数,重新生产样品。第二天一早,当崭新的样品摆在汉斯面前时,德国人严肃的脸上终于露出笑容。

“完美!完全符合标准!”汉斯惊讶地看着周雅,“你们是怎么解决的?”

总经理赶紧介绍:“是我们的工程师周雅解决了这个问题。”

汉斯惊讶地打量周雅:“周小姐,你是从德国留学回来的吗?这么了解我们的标准。”

周雅微笑摇头:“不是,是我师兄教的。”

“你师兄是?”

“陈浩,中X院材料研究所主任。”

汉斯震惊地睁大眼睛:“陈教授?世界材料科学的权威!他是我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的主席!”

这次事件后,周雅在公司地位彻底稳固。不仅晋升为技术部副经理,公司还专门为她成立了新技术研发中心。

然而树大招风,周雅的迅速崛起引起了某些人的不满。公司副总赵永就是其中之一。他认为是周雅挡了自己侄子晋升的路,一直暗中找茬。

某日,公司一个重要项目出现责任事故,赵永趁机把全部责任推给周雅。总经理大怒,不顾王志强的解释,执意要开除周雅。

周雅试图辩解,但赵永伪造了证据,使她百口莫辩。

无奈之下,周雅再次求助师兄们。这次她没在群里发消息,而是直接给大师兄——现在已是工信部某司司长的刘军打了电话。

第二天,公司突然接到通知:部里组织专家团来公司进行“智能制造专项调研”,指名要参观周雅负责的项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