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若带着这份“供词”心满意足地走了。她根本没细看内容,只当是我屈打成招的罪状。
供词很快被呈到了皇帝的御书房。
据说,皇帝一开始看到这份东西,龙颜大怒,当场就想下旨将我赐死。皇后跪在一旁,假惺惺地劝着,实则巴不得他快点下旨。
可当皇帝的目光落在那段没头没尾的谶语上时,他那即将出口的“赐死”二字,却像被什么东西卡住了一样,硬生生地停在了喉咙里。
金兔泣血……荧惑守心……
对于一个生于现代的我来说,这不过是故弄玄虚。但对于一个信奉君权神授、对天象异常极为敏感的古代帝王来说,这每一个字,都像一记重锤,狠狠砸在他的心上!
一个即将被冤死的宠妃,在临死前写下的,不是求饶,不是辩解,而是一段关于国运的恶毒谶语。
这太诡异了。
皇帝捏着那张薄薄的宣纸,手指竟有些发白。他可以不在乎我的死活,但他不能不在乎这江山社稷,不能不在乎史书上会如何记载他这位君王。
“一派胡言!”他猛地将供词拍在桌上,对着皇后怒斥,“这就是你审出来的东西?!”
皇后被他这突如其来的怒火吓了一跳,连忙跪下:“陛下息怒,这……这定是她失心疯了,胡乱写的……”
“失心疯?”皇帝冷笑一声,眼神变得深不见底,“朕看未必。一个将死之人,其言也善。她若真有冤屈,化为厉鬼,引来天降不详……这个后果,你担得起吗?”
皇后瞬间哑口无言,脸色煞白。
这场争论的结果,很快就传遍了前朝后宫。
所有人都震惊了。谁也没想到,我这个待罪的嫔妃,不仅没死,反而用一种近乎疯狂的方式,将自己的命和整个大清的国运暂时捆绑在了一起。
那些原本等着看我笑话的大臣们,此刻议论纷纷。有人说我妖言惑众,死有余辜;也有人半信半疑,私下里劝谏皇帝,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。
一时间,我的生死,竟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。
当晚,慎刑司的态度就变了。
那个阴鸷的老嬷嬷不再出现,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低眉顺眼的小太监。他给我送来了干净的伤药和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粥。
“莞……小主,”他小心翼翼地说,“陛下有旨,您的案子……暂缓处置。您……您先好生将养着。”
我趴在换上了干净稻草的地上,慢慢地喝着那碗得来不易的米粥。
胃里暖和了,心却依旧像泡在冰窖里。
我清楚,我只是成功地让皇帝产生了忌惮,暂时保住了一条命。
这远远不够。
死刑,只是从“立即执行”变成了“死缓”。皇后和华妃绝不会善罢甘甘休,她们只会用更隐蔽、更狠毒的手段来对付我。
更重要的是,我听那小太监说,我的母家已经被禁军层层监视了起来,形同软禁。
我用自己的命,换来了一点喘息的时间。
现在,我必须用这点宝贵的时间,为我的家人,也为我自己,布一个能够彻底翻盘的局。
3 翻盘筹谋
在慎刑司的日子,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。但我知道,光靠一道谶语换来的“死缓”,不过是饮鸩止渴。皇帝的耐心有限,一旦他从惊疑中回过神来,或者皇后与华妃想出新的毒计,我立刻就会被打回原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