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龙宝座之上,女帝林婉凝身着明黄色龙袍,她目光落在阶下那道青色身影上,眸中满是难掩的欣赏与器重 —— 眼前这名叫韩冰的青年,不过二十余岁年纪,却在短短三年间,为大华创下了两项足以载入史册的功绩。
先是培育出 “杂交水稻”,那稻穗颗粒饱满,亩产竟能达到千斤之数,比寻常水稻高出三倍不止。去年南方数州遭遇洪涝,粮田被毁大半,正是韩冰的杂交水稻紧急调运过去,才解了数百万百姓的饥馑之苦,避免了一场大规模的流民之乱。
后又造出 “蒸汽机”,那是个浑身铁铸的大家伙,只需往炉膛里添上煤炭,烧沸锅中的水,便能产生巨大的力量,驱动巨轮航行、带动机床运转。此前大华冶铁,全靠人工拉风箱,日产生铁不过百斤,自蒸汽机应用于冶铁作坊后,日产竟飙升至五千斤,半年内便让大华的生铁储备翻了五倍,军械制造的速度也随之加快,边境将士的盔甲、兵器供应,终于不再捉襟见肘。
这般功绩,即便是大华开国元勋,也未必能与之比肩。
“韩卿,” 女帝的声音清亮而沉稳,却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温和,“你治粮荒、兴工业,于国有再造之功。朕思来想去,唯有‘摄政王’一职,方能匹配你的功绩。朕欲封你为摄政王,赐丹书铁券,准你佩剑上殿,与朕共掌大华江山,你意下如何?”
阶下的韩冰,身着一身洗得略显发白的青色锦袍,袖口还沾着些许墨渍与煤粉 —— 那是他昨夜在作坊里调试蒸汽机阀门时,不小心蹭上的。听到 “摄政王” 三字,他并未如殿内两侧站立的大臣们预想的那般,露出狂喜或激动的神色,反而微微躬身,语气平静却异常坚定:
“陛下厚爱,臣心领神会。只是臣自幼便痴迷格物之学,如今刚摸到‘化学’的门径,正想潜心研究,探索物质变化的奥秘,若身居摄政王这等高位,每日需处理奏折、应对朝堂纷争、平衡各方势力,反倒会耽误科研之事。还望陛下收回成命,许臣继续在韩府的作坊中,专心改进稻种、优化蒸汽机,为大华再多做些实事。”
女帝闻言,眼中闪过一丝讶异,随即化为无奈的浅笑。她早已摸清韩冰的性子,此人对权力、财富毫无贪恋,心中装着的,从来都是那些能改变天下的 “奇技淫巧”。殿内的户部尚书王大人忍不住上前一步,躬身劝谏:“陛下,摄政王乃百官之首,掌天下军政大权,韩院判(韩冰此前被封为格物院判)岂能轻易推辞?此乃国之重职,关乎江山社稷安危啊!”
韩冰转头看向王大人,微微颔首,语气诚恳:“王大人,臣并非推诿责任。臣以为,所谓‘责任’,并非只有身居高位才能承担。如今杂交水稻虽在南方推广成功,但北方气候寒冷,稻种还需改良;蒸汽机虽能用在冶铁、航运,但若能进一步缩小体积,或许还能应用于纺织、军工;臣最近还在研究‘火药’的改良之法,若能成功,大华的火器威力定能大增…… 这些事,都需要臣亲力亲为,耗费大量时间去实验、去调整。若当了摄政王,每日被政务缠身,臣哪还有精力去做这些?”
女帝抬手制止了还想劝说的王大人,目光落在韩冰身上,带着几分纵容:“罢了,韩卿心意已决,朕便不勉强。只是你潜心研究这些‘奇技淫巧’,朝中那些守旧的大臣,还有天下的儒生,难免会嚼舌根,说你‘不务正业’,甚至会有人借机刁难你。为了不让人打扰你,朕自有安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