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型自媒体的收入逐渐超过了沈滔原来的工资,甚至有出版社找来邀请他出书,还有综艺节目发出嘉宾邀请。
一个雨后的下午,全家再次来到那座白色的拱桥。
天空如洗,一道完整的彩虹跨越天际,紧接着第二道彩虹也隐约可见。
“看!双彩虹!”孩子们欢呼起来。
沈滔架起设备,记录下这一刻。
刘一非则支起画板,开始写生。
这次不同的是,他们正在直播,与数万网友共享这一时刻。
“很多人问我们如何度过那段困难时期。”沈滔对着镜头说,手轻轻搭在妻子肩上,
“我想说的是,生活就像天气,有晴有雨。
但只要我们记得雨后可能会有彩虹,就能保持希望。”
刘一非接话道:
“而且有时候,彩虹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。
对我来说,它是通过画笔;对沈滔来说,是通过镜头和分享。”
直播结束后,一家人靠在桥栏上欣赏渐渐淡去的彩虹。
小雨已经十岁,双胞胎儿子也开始蹒跚学步。
“知道吗,”沈滔突然说,“我曾经以为下岗是场灾难,现在回头看,它反而给了我们新的可能。”
刘一非靠在他肩上:“因为你从来没有放弃,始终在寻找那道彩虹。”
“不,”沈滔纠正道,眼中满是柔情,“因为我有你这座桥,连接着我与所有的可能性。”
夕阳西下,将一家人的影子拉长。
天上的彩虹已经淡去,但他们心中的彩虹却从未如此明亮。
沈滔深吸一口气,忽然有了新的灵感:
“我想做一个系列,专门讲述普通人在困境中转型的故事。
让更多人相信,天无绝人之路。”
刘一非眼睛一亮:“这个名字真好——《天无绝人之路》。”
“而且第一集的主角就在我身边。”沈滔温柔地看着妻子,“没有你的画和坚持,也不会有我们的今天。”
孩子们好奇地围着父母,虽然不太明白大人们在说什么,但能感受到那份喜悦和希望。
回家路上,沈滔和刘一非手牵着手,三个孩子在前方蹦蹦跳跳。
他们知道,前方的路不会总是平坦,但只要彼此扶持,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彩虹。
第4章 带货
“彩虹与桥”账号的粉丝增长在经历初期的爆发后,逐渐趋于平缓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随着经济持续下行,品牌广告预算大幅缩减,自媒体收入直线下降。
沈滔和刘一非再次感受到了经济压力。
“这个月又少了百分之四十。”沈滔盯着后台数据,眉头紧锁,“纯内容创作看来难以为继了。”
刘一非正在包装一幅即将寄出的画作,闻言轻叹:“就连画作的订单也少了很多。大家似乎都在紧缩开支。”
夫妻俩沉默地对视,都知道对方在想什么——三个孩子的学费、房贷、日常开销,这些不会因为经济不景气而减少。
那晚,沈滔失眠至深夜,忽然坐起身来:“一非,我记得你之前画过一系列彩虹主题的文创设计?”
半睡半醒的刘一非含糊应道:“嗯...小雨学校义卖时画过书签和明信片...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