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章

北师大的校园充满了人文气息,林荫道两旁种满了银杏树,风吹过,叶子沙沙响。

林溪的室友是三个很开朗的女生,她们帮林溪铺床、整理书桌,很快就消除了她的陌生感。

晚上,林溪躺在宿舍的床上,翻来覆去睡不着。

她拿出手机,犹豫了很久,还是打开了和江屿的聊天界面,想问问他在厦门的情况,可最终还是关掉了对话框。

她怕自己会忍不住说出真相,也怕自己会暴露那份隐藏的喜欢。

大学生活很快就步入了正轨。

林溪每天忙着上课、泡图书馆,偶尔会和苏冉约着一起吃饭、逛街。

苏冉依旧是人群中的焦点,身边围绕着很多追求者,她换了一个又一个男友,每次都兴高采烈地跟林溪分享恋爱中的甜蜜,却从来没问起过江屿。

林溪也没主动提起江屿,只是偶尔会从高中同学的朋友圈里看到关于他的消息——有人说他在厦门大学加入了文学社,还发表了好几篇文章。

有人说他依旧喜欢弹吉他,经常在校园里的草坪上弹唱。

每次看到这些消息,林溪都会开心很久,可开心过后,又会陷入深深的失落。

她知道,江屿所做的一切,都是为了“苏冉”,为了那个他以为在等他考去北京的“苏冉”。

期中考试结束后,林溪突然收到了江屿的消息:“林溪,你最近还好吗?苏冉呢?她有没有说过想我?”

林溪看着消息,心跳瞬间加速。她想了很久,回复道:“我挺好的,苏冉也挺好的,她最近在忙舞蹈社的比赛,没时间想别的。她说让你好好加油,等你考来北京。”

发送完消息,林溪长长地舒了口气,却感觉心里空落落的。

她知道自己又在撒谎,可她没办法停止——她怕一旦说出真相,江屿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,怕他会再次消沉下去。

没过多久,江屿又发来消息,还附带了一张照片。

照片上是一本笔记本,翻开的那一页,写满了林溪之前给他写的纸条内容,旁边还有江屿的批注,比如“这个数学公式很有用”“这句话让我很受鼓舞”。

“这些纸条我都好好保存着,”江屿的消息跟着发来,“每次我不想学习的时候,就拿出来看看,就像苏冉在我身边鼓励我一样。”

林溪看着照片,眼眶瞬间湿润了。

她摸着屏幕,仿佛能摸到那些工整的字迹,感受到江屿的努力和期待。

她心里暗暗发誓,一定要帮江屿实现梦想,一定要让他考来北京,哪怕到时候他会发现真相,哪怕他会恨她。

从那以后,林溪开始更频繁地以苏冉的名义给江屿写信。

她会在信里跟他分享“自己”的大学生活,比如“今天舞蹈社比赛拿了一等奖”

“今天去吃了北京的烤鸭,很好吃,等你来了带你去吃”。

也会在信里鼓励他,比如“你一定要加油,我在北京等你”

“我相信你一定能考上北京的研究生”。

她把信寄到江屿的学校,每次寄信的时候,都会在信封上画个小小的月牙,模仿苏冉的笔迹写收信人姓名。

她还会在信里夹上一些北京的明信片,比如故宫、颐和园、天安门,让江屿更向往北京的生活。

江屿也会给“苏冉”回信,虽然林溪说“苏冉”喜欢写信这种古典方式,不让他打电话、见面,但他还是坚持每月写两封信,跟“苏冉”分享他的学习进度、生活趣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