距离“校园秋日风光”摄影小赛提交作品还有三天,林晚星几乎把所有课余时间都用来打磨参赛作品。她坐在电脑前,反复筛选着相机里的照片——银杏林的金黄、湖边芦苇的摇曳、夕阳下的波光,每一张都承载着她的心血,但最终,她还是把重点放在了那张夕阳芦苇照上。
“晚星,你都对着这张照片看半小时了,”张萌端着一杯热牛奶走过来,放在她桌上,“不就是调个亮度吗?至于这么纠结?”
林晚星盯着屏幕,手指在鼠标上轻轻滑动:“这可是要参赛的作品,一点细节都不能错。你看,这里的芦苇阴影要是再亮一点,层次感就更明显了,可要是调得太亮,又会失去夕阳的暖色调。”
她按照陆时衍在摄影书里批注的“后期调色要保留原景氛围”,一点点调整着参数。从对比度到饱和度,每一个数值的变动都反复对比,直到屏幕里的芦苇荡既保留了夕阳的橘红色光晕,又能清晰看到芦苇的纹理,才终于满意地松了口气。
“搞定了!”林晚星伸了个懒腰,把调好的照片保存到U盘里,“明天就去打印出来,提交作品。”
第二天下午,林晚星特意选了家离学校最近的打印店。她站在打印机旁,看着照片一点点从机器里出来,心里既紧张又期待。拿到照片时,她仔细摸了摸纸质——选的是哑光相纸,能更好地呈现夕阳的柔和质感,和她想象中的一模一样。
刚走出打印店,林晚星就遇到了周宇。他手里拿着一沓参赛作品,看到林晚星,笑着走过来:“晚星,你的作品也准备好了?我刚从社团办公室过来,已经有不少人提交作品了,不过我看了一圈,还没看到比你上次在湖边拍的那张更有感觉的。”
林晚星脸颊微红,把照片递给他:“副社长,你过奖了,我也是按照社长教的技巧拍的。”
“你能学进去,说明你有天赋,”周宇翻看了一下照片,点头称赞,“这张夕阳芦苇照拍得确实好,光影和构图都很到位,尤其是夕阳的光晕,处理得特别自然,社长肯定会喜欢的。”
提到陆时衍,林晚星的心跳慢了半拍。她接过照片,小声问:“社长今天在社团办公室吗?我想把作品交给他,顺便问问他还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。”
“在呢,他今天没课,一直在办公室整理之前的摄影资料,”周宇指了指美术学院的方向,“你快去吧,说不定还能赶上他有空给你点评。”
林晚星点点头,抱着照片快步往美术学院走。路上,她忍不住又看了一眼手里的照片,心里默默祈祷:希望社长能喜欢这张照片。
社团办公室的门虚掩着,林晚星轻轻敲了敲门,听到里面传来陆时衍的声音:“进来。”
她推开门,看到陆时衍正坐在书桌前,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相册,似乎在整理旧照片。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身上,把他的侧影勾勒得格外清晰。
“社长,我来提交参赛作品。”林晚星走到书桌前,把照片递给他。
陆时衍放下相册,接过照片。当他看到那张夕阳芦苇照时,眼神明显亮了一下。他把照片放在桌上,仔细端详着,手指轻轻拂过照片上的芦苇:“这张照片是你什么时候拍的?”
“上周六下午,在湖边拍的,”林晚星紧张地攥着衣角,“我按照你教的,用了反光板,后期也注意保留夕阳的氛围,不知道还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。”
陆时衍抬起头,看着她,嘴角带着一丝笑意:“拍得很好,比我预期的还要好。你看,这里的芦苇层次感,还有夕阳在湖面的倒影,都处理得很到位,尤其是这个构图,把芦苇的纵深感和夕阳的广阔感结合得特别好,能看出你很用心。”
得到他的肯定,林晚星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,脸颊也忍不住红了:“都是你教得好,要是没有你给我的摄影书,还有你那天在湖边指导我,我肯定拍不出这样的照片。”
“这主要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,”陆时衍把照片放在一旁,指着桌上的相册,“我刚才在整理我奶奶以前的照片,她年轻的时候也很喜欢拍校园的秋天,尤其是湖边的芦苇,她说秋天的芦苇像金色的海浪,特别好看。”
林晚星凑过去看相册,里面的老照片已经有点泛黄,但依旧能看出湖边芦苇的金黄。照片上的老奶奶穿着旗袍,站在芦苇荡前,笑容慈祥。
“奶奶拍的芦苇也很好看,”林晚星由衷地说,“和我拍的这张,好像有种不一样的感觉,却同样让人觉得温暖。”
“是啊,”陆时衍轻轻抚摸着相册,眼神里带着怀念,“她总说,拍照不只是记录景色,更是记录当时的心情。你这张照片里,我能看到你对秋天的喜欢,这种情感是最打动人的。”
林晚星心里一动,原来陆时衍不仅注意到了照片的技术层面,还感受到了她想表达的情感。她看着陆时衍温柔的眼神,突然觉得,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。
“对了,”陆时衍突然想起什么,从抽屉里拿出一张门票,递给林晚星,“下周末市里有个摄影展,主题是‘秋日风光’,我多拿了一张门票,你要是有空,可以去看看,说不定能给你带来新的灵感。”
林晚星接过门票,上面印着摄影展的时间和地点,还有几幅参展作品的缩略图,都是她很喜欢的风格。她抬头看着陆时衍,眼里满是惊喜:“谢谢社长!我肯定去!”
“嗯,”陆时衍点点头,“摄影展里有很多优秀的摄影师,他们的作品在光影和情感表达上都很有特点,你可以多学习学习。”
“好,我会的!”林晚星把门票小心翼翼地放进钱包里,心里满是感激。她知道,陆时衍不仅在摄影技巧上指导她,还特意为她留意摄影展的信息,这份用心,让她心里暖暖的。
离开社团办公室后,林晚星抱着参赛作品,脚步都轻快了不少。她走到湖边,看着夕阳下的芦苇荡,想起陆时衍的表扬,嘴角忍不住一直上扬。她拿出手机,给那张夕阳芦苇照拍了张照片,发了条朋友圈,配文:“秋天的礼物,希望能不负期待。”
没过多久,她就收到了陆时衍的点赞。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点赞,却让林晚星开心了很久。她坐在湖边的长椅上,看着夕阳一点点落下,心里默默期待着摄影小赛的结果,也期待着下周末的摄影展。
接下来的几天,林晚星的心情一直很好。上课的时候,她会忍不住拿出陆时衍给的摄影展门票,反复看上面的参展作品;下课的时候,她会和陈瑶一起讨论摄影技巧,偶尔也会聊起参赛作品的情况。
“晚星,你肯定能拿一等奖,”陈瑶笑着说,“你的那张夕阳芦苇照,连副社长都夸好,社长肯定也很喜欢。”
“希望吧,”林晚星不好意思地说,“我就是想通过这次比赛,证明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,也想让社长看到我的进步。”
陈瑶拍了拍她的肩膀:“你肯定可以的!我相信你!”
终于到了摄影小赛结果公布的那天。林晚星特意提前半小时来到社团办公室,里面已经挤满了社员,大家都在紧张地等待着结果。周宇站在讲台上,手里拿着一张获奖名单,笑着说:“大家安静一下,现在公布‘校园秋日风光’摄影小赛的获奖名单。”
办公室里瞬间安静下来,林晚星的心跳也开始加速。她紧紧攥着衣角,眼睛盯着周宇手里的名单,生怕错过自己的名字。
“三等奖,李轩,《银杏林的早晨》;王萌,《湖边晨读》。”周宇念出名字,台下响起了掌声。林晚星心里有点紧张,三等奖里没有她的名字,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拿到更高的奖项。
“二等奖,陈瑶,《秋日校园一角》。”周宇继续念道。陈瑶开心地跳了起来,朝林晚星比了个胜利的手势。林晚星也为她高兴,可心里的紧张却更甚了——只剩下一等奖了,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拿到。
“接下来,公布一等奖,”周宇顿了顿,笑着看向林晚星,“林晚星,《夕阳下的芦苇荡》!”
听到自己的名字,林晚星愣了一下,随即反应过来,开心地跳了起来。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,陈瑶走过来,抱住她说:“我就说你能拿一等奖!太厉害了!”
林晚星的眼睛有点湿润,她看着讲台上的周宇,又看向站在角落里的陆时衍。陆时衍正看着她,嘴角带着温柔的笑意,朝她点了点头。那眼神里的肯定,比任何奖项都让她觉得温暖。
颁奖的时候,陆时衍亲自把一等奖的证书和奖品递给林晚星。奖品是一台崭新的相机镜头,正是她之前一直想要的那款。
“恭喜你,”陆时衍看着她,眼神里满是欣慰,“这是你应得的,继续加油。”
“谢谢社长!”林晚星接过证书和奖品,声音有点哽咽,“没有你的指导,我肯定拿不到这个奖。”
“不用谢我,”陆时衍笑了笑,“这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。我相信,未来你还能拍出更多更好的照片。”
颁奖结束后,社员们都围过来向林晚星祝贺。她抱着证书和奖品,心里满是欢喜。陆时衍走到她身边,小声说:“下周末的摄影展,我陪你一起去吧,刚好我也想去看看。”
林晚星愣了一下,随即用力点头:“好!”
她看着陆时衍的背影,心里突然觉得,这个秋天,因为摄影,因为他,变得格外美好。她低头看着手里的证书,又看了看那台崭新的相机镜头,暗暗下定决心: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学习摄影,不辜负陆时衍的期望,也希望能和他一起,在摄影的世界里,探索更多的美好。
那天晚上,林晚星把一等奖证书放在书桌最显眼的位置,又把陆时衍送的相机镜头小心翼翼地装在相机上。她拿着相机,走到阳台上,对着夜空拍了一张照片。虽然拍得不算完美,但她知道,这只是一个开始。未来,还有更多的风景等着她去记录,还有更多的故事等着她去书写,而她期待着,这些故事里,能一直有陆时衍的身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