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章

“我叫小燕子。”

王建国作为电台的最高领导,他的专业素养是顶尖的。

只这一句,他就听出了不少东西。

发音标准,气息沉稳,吐字清晰。

这是基本功。

但难得的是,这声音里充满情绪,充满生命力。

不像台里那些四平八稳的播音员,念稿子跟念悼词似的。

这个叫唐樱的,有点东西。

可光凭这个,也闹不出这么大的动静吧?

他耐着性子,继续听下去。

很快,第二个声音出现了。

“姑娘,此事关乎身家性命,万万不可胡说。”

这个声音,温柔婉约,带着江南水乡的糯软,又透着一股书卷气。

和刚才那个跳脱的声音,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
王建国眉头舒展开了些。

原来是广播剧。

这就有意思了。

他心里盘算着。

这个温柔的女声,应该是台里播《读书时间》的林老师,她的声音特点很突出。

那第一个小燕子是谁?听着耳生,难道是新来的?

不等他想明白,第三个声音,第四个声音,接二连三地冒了出来。

一个威严又带着宠溺的男中音:“混账!简直是混账东西!”

一个阴柔、尖刻,让人头皮发麻的老妇人声音:“皇后娘娘,依老奴看,这个丫头的来历,大有文章!”

还有一个清朗温润的青年男声:“额娘,您别生气,我看这位姑娘天真烂漫,不像是会说谎的人。”

王建国脸上的表情,从审视,慢慢变成了惊讶。

不对!

这不对!

台里什么时候有这么多声音条件这么好的配音演员了?

那个皇阿玛的声音,浑厚有力,带着久居上位的威严,可发怒时又有点破音的可爱,这分寸感,绝了!

那个容嬷嬷,只听声音,一个心狠手辣、专会搬弄是非的老刁奴形象,就活灵活现地立在了眼前。

一个又一个情绪饱满的角色,轮番登场。

他们对话,他们争吵,他们欢笑,他们叹息。

这节目组请了多少人?

五六个?七八个?

这阵容,可不小啊!

李然这小子,什么时候背着他搞了这么大一个项目?

故事的情节,也开始牢牢地抓住他的心。

当他听到小燕子在学堂里大闹,气得夫子吹胡子瞪眼,而皇阿玛却在屏风后面偷笑时……

王建国“噗嗤”一声,也跟着笑了出来。

他很快意识到自己的失态,又赶紧收敛了笑容,板起脸。

可那微微上扬的嘴角,却怎么也压不下去了。

这故事,真他娘的有趣!

他的整个心神,都被拉进了那个叫紫禁城的地方。

跟着小燕子一起上蹿下跳,为紫薇的柔弱担忧,被皇阿玛的父爱感动,也对皇后和容嬷嬷恨得牙痒痒。

时间,在不知不觉中流逝。

一小时的节目,仿佛只是一瞬间。

当录音机里重新传来“滋啦”的电流声时,王建国还沉浸在故事里,久久没有回过神来。

他的眼神里,是翻江倒海般的波澜。

作为一个资深的广播人,他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。

这个故事,这种演绎方式,是前所未有的。

它打破了传统的说书模式,用一种最接地气、最富生命力的方式,把一个故事活生生地“演”了出来。

这是广播艺术的一次革新!

过了足足有半分钟,王建国才长长地呼出一口气,问李然:

“这个广播剧……制作团队有多少人?”

“我们台里,什么时候藏了这么一支王牌队伍?”

他已经想好了。

不管这支队伍是谁组建的,他都要亲自接手!

这么好的节目,放在午夜档,简直是犯罪!

他要给他们最好的资源,最好的时段,要把这个节目,打造成京城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块金字招牌!

李然缓缓地摇了摇头。

王建国一愣,“什么意思?人手不够?还是设备不行?你放心,这些都不是问题!只要能把这个节目做好,要人给人,要钱给钱!”

“台长,没有团队。”

“您刚才听到的所有角色配音,小燕子、紫薇、皇阿玛、皇后、五阿哥、尔康、容嬷嬷……”

“从头到尾,只有一个人。”

王建国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,因为动作太猛,膝盖撞到了桌子腿,发出一声闷响。

他不敢置信地盯着李然,“你说什么?!”

李然迎着他骇人的目光,一字一顿,报出了那个名字。

“唐、樱。”

王建国盯着李然,他想说,你不要在这里跟我开玩笑。

可李然的表情无比严肃,做不了假。

一个叫唐樱的新人。

撑起了一台堪比满汉全席的广播盛宴。

王建国感觉自己的头皮一阵发麻。

办公室里,只剩下录音机播放完毕后,那单调的“滋啦”声。

过了许久,王建国才抬起手,“我再听听。”

李然点点头,没有多话,悄悄地退出了办公室,顺手把门带上。

门外,张兰等人还在伸长了脖子偷听,见李然出来,都装作若无其事地散开。

办公室里,王建国又按下了播放键。

“我叫小燕子!”

那清亮活泼的声音再次响起。

这一次,王建国听得无比仔细,小燕子的野,紫薇的柔,皇阿玛的威,容嬷嬷的狠……

它们就像是出自完全不同的人之口,拥有着各自独立的灵魂。

他听完了第二遍,终于明白,为什么这个节目能有这么大的魔力。

为什么门口那些群众会如此疯狂。

王建国拿起电话,拨通了编排室的内线。

“喂,老周吗?我是王建国。晚上八点黄金档,现在播的是什么?”

老周:“是《金曲怀旧》。”

王建国:“把这个节目,停掉。”

老周:“台长,这……这可不行啊!《金曲怀旧》的广告合同都签到年底了,赞助商是城东的宏发罐头厂,这要是违约,赔偿金可不是个小数目!”

王建国眉头紧锁。

他当然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。

电台也要讲信誉,而且他一向不喜别人说他仗着岳父的势去为难其他的商家。

王建国:“那就往后挪!晚上九点呢?”

老周:“九点是《经济半小时》,市里几个单位联合赞助的,更动不了。”

王建国:“十点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