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

我叫小明,刚从苏州回来,没有锦衣还乡,只带了破碎的老板梦和满身疲惫。

动车到站时,我看着窗外熟悉的荆楚景致,心中五味杂陈。两个行李箱中,一个装了几件勉强得体的衣服,另一个塞满了无处安放的尊严。

母亲在出站口等我,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比我记忆中更深的痕迹。她看见我独自一人,眼神黯淡了一瞬,随即扬起笑容:“回来就好,回来就好。”

车行驶在回家的路上,我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街景,感到一阵陌生。新建的高楼、拓宽的马路、琳琅满目的商铺,故乡早已不是记忆中的模样。

“变化大吧?”母亲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,“这几年县城发展很快,好多地方连我都认不出来了。”

我点点头,不知该说什么。生意失败后的债务、妻子的离去、被迫离开打拼多年的苏州,这些我该如何向母亲开口?

到家后的头几天,我几乎足不出户。母亲小心翼翼地不去触碰我的伤口,只是每日变着花样做我小时候爱吃的菜。看着她忙碌的背影,我内心涌起一阵酸楚。父亲早逝,母亲一人将我拉扯大,供我读完大学,如今我已入中年,却还要让她为我操心。

一周后,我终于鼓起勇气出门转转。街上行人不多,偶尔有几个老人坐在门前晒太阳,都在用看陌生人的目光打量着我这个“外来客”。我去小时候常去的书店,发现那里已经变成了一家奶茶店;我想找当年最爱吃的烧饼摊,却只见汉堡炸鸡连锁快餐店的招牌在阳光下闪闪发光。

最让我沮丧的是,我已经不会说地道的家乡话了。多年在外,我的口音变得混杂,偶尔冒出的方言词汇生硬而别扭,总是会引得别人好奇地多看我几眼。

以前的同学和朋友听说我回来了,打电话约我聚会,我都找借口推脱了。他们中有的成了单位领导,有的做生意风生水起,他们朋友圈里不是晒车就是晒房。而我,婚姻事业双失败,连给孩子的抚养费都要靠母亲暂时接济,哪有脸面见人?

母亲看我一蹶不振,终于在一个周末的早晨开了口:“小明,人这辈子谁没有个起落?你不能总是躲着不见人。咱们不跟别人比,就跟自己比,行不?”

我低头喝着粥,没应声。

“你要是觉得没面子,那就振作起来,就在附近找个工作,重新开始。咱们这小地方花销不大,慢慢来。”

母亲的话点醒了我。是啊,我才三十多岁,总不能一辈子躲在家里自怨自艾。那天晚上,我躺在床上思绪纷繁复杂,辗转反侧到天亮,最终做出了决定——出去找工作,从头开始。

考虑到江宁县城离我家只有17公里远,比本市离我家要近很多,而且江宁县城更发达些,工业园区建了许多工厂,外来人口非常多,所以我决定去那边碰碰运气。花了两天时间把所有工厂看了一圈,最终发现美团骑手招聘条件宽松,时间相对来讲要自由一些,且多劳多得,正适合我现在的状况。

第二天一早,我带着身份证和健康证,来到了江宁县好薛镇的美团站点。

站点设在一栋旧商场的底层,门口停着几十辆外卖电动车,清一色的黄色外卖箱格外醒目。我深吸一口气,推门进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