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章

林溪看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图案,心里一暖 —— 这是她回来后,第一个主动支持她的人。她摸了摸阿依古丽的头,说:“你画得这么好,怎么能不要钱?以后你就是工坊的小设计师,每个月给你开五百块工资,还教你用电脑画图,好不好?”

阿依古丽的眼睛瞬间亮了,像天上的星星落进了眼里,她用力点头:“好!谢谢姐姐!我一定好好学!”

4 资金危机

有了阿依古丽的帮忙,林溪的信心足了不少。她在村里贴了招募启事,想找几个留守妇女加入刺绣工坊,承诺每月保底两千五,多劳多得。可几天过去,只来了三个人,还都是趁着天黑偷偷来的。

第一个来的是热依扎,三十岁出头,穿着黑色的外套,怀里抱着个刚满周岁的孩子。她把孩子放在工坊的小床上,小声说:“溪丫头,我能来干活吗?我丈夫在乌鲁木齐打工,一年才回来一次,每个月寄的钱不够养孩子,我想赚点奶粉钱。” 她顿了顿,又补充道,“要是古丽奶奶知道了,你可别说我来这儿了,她上次骂我还没消气呢。”

第二个来的是玛依拉,四十多岁,头发里掺着几根白发,手里拿着个绣了一半的 “生命树”。“我儿子明年要考大学,学费还没凑够。” 她把绣品递给林溪,“我只会绣老图案,你要是不嫌弃,我可以慢慢学新的。”

第三个来的是托乎提大妈,快六十了,背有点驼,手里攥着个布包。“我想给孙子攒点压岁钱。” 她打开布包,里面是好几块绣好的手帕,“我绣了一辈子,手可能有点慢,但我保证不偷懒。”

林溪看着她们,心里又酸又暖 —— 这些妇女不是不想干活,是怕被古丽奶奶说,怕被村里人戳脊梁骨。她拍了拍她们的手:“你们放心,只要好好干,咱们肯定能赚到钱。古丽奶奶那边,我去跟她说。”

可更难的是资金。买布料、线团要花钱,买缝纫机、锁边机要花钱,开直播需要的手机、支架、补光灯也要花钱。林溪把上海的积蓄都取了出来,还刷了两张信用卡,凑了三万块,可还是差了一大截 —— 光是三台缝纫机就要一万五,剩下的钱连布料都买不了多少。

那天晚上,林溪坐在工坊里对着账本叹气,台灯的光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。阿依古丽做完作业过来帮忙,看见她愁眉苦脸的样子,突然说:“姐姐,我知道谁能帮你!艾力哥哥是村里的导游,他认识县里乡村振兴局的人,上次他还帮村里的牧民申请到了草原补贴,说不定能帮你申请到扶持资金!”

艾力是村里的年轻导游,二十多岁,汉语说得流利,还会点英语,经常带游客去草原上骑马、看星空。林溪找到他时,他正在村口帮游客牵马,穿着件蓝色的冲锋衣,脸上挂着笑容。听说了林溪的难处,他拍着胸脯说:“这事包在我身上!上个月县里刚开了会,说要重点支持乡村文创项目,我这就帮你写申请!”

他放下手里的马缰绳,拉着林溪去了村支书家,连夜写了申请材料 —— 从哈萨克族刺绣的历史,到林溪的设计理念,再到能带动多少村民就业,写了整整五页纸。艾力还特意拍了林溪设计的样品图,附在申请后面:“这些图一定要放上,让县里的人看看,咱们的刺绣不是老古董,是能卖钱的好东西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