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

他喝了口马奶酒,语气软了些:“你这计划听着好听,可咱们这地方偏,从村里到县城要走两个小时的盘山路,冬天雪大的时候还封路,物流根本不方便。再说,咱们村的妇女大多只会绣老图案,你要改得时尚,她们未必愿意学;年轻人又都出去打工了,谁来跟你干啊?”

林溪早有准备,她打开笔记本电脑,调出自己熬夜设计的样品图 —— 把哈萨克族传统的 “羊角纹” 绣在帆布包上,蓝白相间的纹路衬着浅灰色的布,既大气又百搭;“狼图腾” 做成书签,用薄如蝉翼的真丝布做底,边缘烫了金边,拿在手里像件艺术品;“草原繁花” 印在围巾上,把雪莲花、金露梅的图案拆开重组,配色改成年轻人喜欢的莫兰迪色,明亮却不刺眼。

“支书,我在上海做过三年电商设计,知道怎么找卖点、怎么搞直播。咱们可以在直播里展示草原的风景,让大家看绣品是怎么一针一线做出来的,肯定能吸引眼球。物流的话,我已经联系了县里的邮政,他们说要是咱们订单多,能在村里设个收发点,运费能便宜一半!” 林溪指着屏幕上的样品,眼睛亮得像天山的星星,“您看,这不是瞎折腾,是真能让大家赚钱的路子!”

3 古丽之惑

哈力克盯着屏幕看了半天,手指在 “羊角纹帆布包” 的图上轻轻划着,没说话,只是给她添了杯马奶酒:“你要是真要干,我可以帮你找间空房子当工坊 —— 村西头那间旧学校,去年翻新过,有暖气,还能接网线。但村民愿不愿意跟你干,我可不敢保证。尤其是古丽奶奶,她是村里现在手艺最好的,前几年那合作社就是被她搅黄的,说人家瞎改老手艺,丢了祖宗的脸。”

提到古丽奶奶,林溪心里犯了怵。她记得小时候,古丽奶奶总坐在奶奶家的毡房里绣东西,手指上戴着银戒指,穿针引线的速度比年轻人还快。有次林溪好奇,想拿她的绣针,被她严肃地拦住:“丫头,绣针是有灵性的,要先敬过雪山,才能拿。咱们哈萨克族的刺绣,每一针都要带着敬畏,不能瞎玩。”

去年村里有个叫热依扎的姑娘,把刺绣绣在牛仔裤上,古丽奶奶看见后,拿着拐杖追了她半条街,骂她 “把老祖宗的东西缝在裤子上,是对神灵的不敬,丢了咱们禾木村的脸”。现在要让她接受 “把狼图腾做成书签”,简直比让天山的雪夏天不化还难。

可没想到,当天下午就有人找上了门。来的是个扎着两条麻花辫的小姑娘,十四五岁的样子,穿着洗得发白的蓝白校服,袖口还补着块补丁,手里攥着个封面磨破的笔记本,怯生生地站在工坊门口,冻得鼻尖通红:“林溪姐姐,我能帮你画图吗?我叫阿依古丽,是古丽奶奶的孙女。”

林溪愣了一下,赶紧把她拉进工坊,给她倒了杯热水。阿依古丽双手捧着杯子,暖了暖手,才小心翼翼地打开笔记本 —— 里面画满了各种刺绣图案,有天山的雪莲花,花瓣上还画着细小的露珠;有奔跑的骏马,马鬃飘得像真的在动;还有带着现代元素的爱心、星星,甚至还有个绣着 “禾木村” 三个字的钥匙扣,线条稚嫩却充满灵气。

“我奶奶不让我学这些‘怪东西’,说老图案才是正经的。” 阿依古丽低头搅着杯子里的水,声音小小的,“但我觉得姐姐你设计的很好看,上次在镇上的手机店,我看见有人买你设计的那种帆布包,我也想要一个...... 我可以帮你画图,不要钱,只要能学设计就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