邱小冬放下手中的《论语》,窗外的蝉鸣一阵响过一阵,搅得人心烦意乱。
这是他回到七侠镇的第三个夏天。京城三年寒窗苦读,他已是举人功名,国子监的先生们都说下次春闱必中进士。可如今,他却坐在儿时的书房里,听着对面同福客栈传来的熟悉喧嚣,手中的圣贤书竟是一个字也读不进去了。
“邱先生!邱先生!”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,那声音带着显而易见的慌乱。
邱小冬起身开门,见是同福客栈的跑堂郭芙蓉,正气喘吁吁地扶着门框,额上全是细密的汗珠。
“怎么了,郭姑娘?”邱小冬心中微微一沉,面上却仍保持着惯有的平静。
“不好了!小贝她、她留了封信就走了!”郭芙蓉递上一张皱巴巴的纸,手指都在发抖。
邱小冬接过,熟悉的笔迹跃然纸上:
“诸位放心,我莫小贝已是衡山掌门,此去了结旧事,不日便归。勿念。”
他的心跳停了一拍,面上却不动声色,“何时发现的?”
“就刚才!她屋里东西都没了,就留下这个!”郭芙蓉急得跺脚,“佟掌柜已经急晕过去了,白展堂去找了,吕秀才去报官了...你说她一个姑娘家,能去哪啊?这要是遇上坏人可怎么办...”
邱小冬沉吟片刻,“郭姑娘,你先回去照顾佟掌柜。我去找小贝。”
“你知道她在哪?”郭芙蓉睁大了眼睛。
“大概有数。”邱小冬转身从书桌抽屉里取出一枚令牌,“放心吧。”
送走郭芙蓉,邱小冬回到书桌前,手指轻轻敲击桌面。他拉开暗格,取出一沓信纸。最上面一封是一个月前到的,落款处画着一枚小小的铜币——金钱帮的标记。
“果然还是去了。”他轻叹一声,眼中闪过与书生气质不符的锐利。
三年前离镇那日,莫小贝来送他。那时她已是衡山派掌门,眉宇间多了几分英气,却仍难掩少女的青涩。
“到了京城,好好考你的状元。”她嘴上说得满不在乎,眼睛却红了一圈,“以后当了官老爷,可别不认识我们这些江湖朋友。”
邱小冬笑了:“忘了谁也不能忘了你啊,莫掌门。”
她踢着脚下的石子:“听说京城里好看的小姑娘可多了,个个知书达理,温柔可人。”
“再多也不是衡山派掌门啊。”他从怀中取出一枚做工精致的烟花筒,“这是我特制的信号烟花,若有急事,点燃它,无论我在哪都会赶来。”
莫小贝接过,撇嘴道:“谁要求你啊!不过...既然你诚心诚意地送了,本掌门就勉为其难收下吧。”她小心翼翼地将烟花筒收进怀里,忽然正色道:“你也要好好的。京城不比七侠镇,官场险恶,人心难测。”
那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。后来虽有书信往来,却都是些客套话,从未触及内心深处。
邱小冬收起回忆,迅速整理行装。他知道莫小贝去哪了——金钱帮总坛。一个月前,他安插在江湖上的眼线来报,金钱帮余孽重组,扬言要找衡山派报仇。他本已布下天罗地网,只待时机成熟便将他们一网打尽,没想到莫小贝竟会独自前往。
他早知道莫小贝会这么做。这三年来,他虽在京城,却从未停止关注江湖动向,更未停止关注她。他知道她如何一步步将衰落的衡山派重整旗鼓,如何在那群老江湖中树立威信,又如何独自承担所有压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