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修长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,一系列复杂的转换公式被应用在数据上。几分钟后,原本杂乱无章的数据点开始形成奇妙的图案。
“上帝啊。”罗德斯探员惊叹道,“这是......一朵玫瑰?”
屏幕上,数据点确实构成了一朵精致的数学玫瑰图案,每一片花瓣由成千上万的微交易组成。
“不是玫瑰,是迷宫。”林知夏的声音带着罕见的兴奋,“有人在用金融交易绘制数学迷宫,而这些死者都在同一时间点买了同一支‘线团’——一种价值恰好等于圆周率的加密货币。”
她调出另一个界面:“更可怕的是,我分析了‘奥林匹斯’项目的核心算法,发现它根本不是普通的区块链。它是一种基于递归神经网络的学习型加密系统,能够不断进化自己的加密方式。”
“这意味着什么?”卡特组长不知何时站在了他们身后。
“意味着这个系统最终会变得如此复杂,连它的创造者都无法破解。”林知夏眼中闪过一道光芒,“但首先,它需要学习。学习如何思考,学习人类的思维模式。”
她转向卡特:“这些人不是自杀的,组长。他们是被测试的。”
“测试什么?”
“测试这个系统是否能够通过纯数学方式影响人类行为。”林知夏的声音低沉下来,“有人建造了一个人工智能,然后用金融市场的反应作为奖励机制来训练它。这些死者是它的毕业作品——证明它能够仅用数字和模式就让人做出非理性选择,包括结束自己的生命。”
指挥中心一片寂静,只能听到服务器运行的微弱嗡鸣。
“谁会做这种事?为什么?”最终卡特问道。
林知夏正要回答,她的个人手机再次震动。又是一条匿名信息,但这次内容不同:
“智慧如你,应当知止。玫瑰虽美,刺能伤人。”
林知夏感到一阵寒意顺着脊柱爬升。她突然意识到,自己可能已经从猎人变成了猎物。
“他知道了。”她轻声说,“他知道我在接近真相。”
随后的几天,林知夏搬进了FBI提供的安全屋,继续她的调查。她逐渐拼凑出这个自称“迷宫设计师”的犯罪天才的形象——一个兼具数学美学意识和技术能力的哲学家,相信人类金融系统是一种病态秩序,需要被“净化”。
与此同时,她发现自己开始收到越来越私人的信息。不是威胁,而是......欣赏。对方似乎对她解决问题的过程极为着迷,甚至在她遇到思路障碍时,会给出微妙的提示,如同一场危险的智力调情。
“你是我唯一的读者,林博士。”一条信息这样写道,“唯有你能欣赏这作品的精妙之处。”
林知夏确实能够欣赏其中的数学之美,尽管她憎恶其背后的罪恶。这种矛盾让她夜不能寐。更令她不安的是,她发现自己开始期待这些信息,渴望与这个看不见的对手进行智力交锋。
这种危险吸引力是她从未体验过的。在大学里,男同学们要么被她的美貌吸引却畏惧她的智商,要么崇拜她的大脑却不敢把她当作女人。而这个“迷宫设计师”,似乎同时欣赏她的智慧和女性特质,以一种扭曲的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