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

赵轩心中了然。赵将闾看似温和,实则心思通透,知道在这咸阳宫中,唯有低调才能保命。他点了点头:“十二哥说得是,小弟谨记。”

朝会散去,官员们三三两两离去,有人低声议论着扶苏与胡亥的优劣,有人忧心着北疆的战事,唯有赵轩独自走在宫道上,脚步缓慢而沉稳。他的目光扫过宫墙上的秦砖,扫过路边侍立的宦官宫女,每一个细节都记在心里——这是他在这个陌生时代生存的必修课。

回到自己的居所“静心殿”,殿内陈设简单,除了必要的家具,只有几架竹简。赵轩走到书案前坐下,拿起一卷《商君书》,目光却没有落在竹简上。他在思考自己的处境:母亲早逝,没有外戚势力;年纪尚幼,在朝中毫无根基;比起扶苏的仁德声望、胡亥的宠信在身,他唯一的优势,便是来自未来的历史知识。

可这优势,恰恰是最危险的东西。在这个“焚书坑儒”的时代,任何“异端邪说”都可能引来杀身之祸。他不能暴露自己的来历,更不能轻易展露远超时代的见识——否则,等待他的不是重用,而是“妖言惑众”的罪名。

“公子,该用晚膳了。”内侍小禄子轻声提醒。

赵轩回过神,放下竹简:“知道了。”他抬头看向小禄子——这个十五六岁的少年,是他来到这里后,身边唯一可以信任的人。小禄子是宫中新近分配来的,无依无靠,性子老实,赵轩平日里待他宽厚,渐渐赢得了他的忠心。

晚膳很简单,一碟酱肉,一碗粟米饭,还有一份蔬菜羹。赵轩拿起筷子,慢慢吃着,脑海中却在盘算着未来的路。他知道,始皇帝的生命只剩下不到两年,沙丘之变即将发生,胡亥登基后,便是对皇室宗亲的大肆屠杀。他必须在这两年内积蓄力量,找到一条保命之路,甚至……在乱世中谋得一线生机。

“小禄子,”赵轩突然开口,“明日你去书市一趟,帮我买些关于农桑、水利的竹简回来,越全越好。”

小禄子愣了一下,随即点头:“喏,公子放心,奴才明日一早就去。”他有些疑惑,自家公子往日里只爱读些诗词歌赋,今日怎么突然对农桑水利感兴趣了?但他不敢多问,只是恭敬地应下。

赵轩看着他的背影,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弧度。诗词歌赋是他的“保护色”,而农桑水利,才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。他要利用现代知识,悄悄做些改变——不是为了立刻崭露头角,而是为了在未来的动荡中,拥有别人无法替代的价值。

夜色渐深,咸阳宫陷入寂静,唯有巡夜的秦卒脚步声在宫道上回荡。赵轩站在窗前,望着天边的明月,心中默念:嬴政、扶苏、胡亥、赵高、李斯……这一个个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名字,如今都成了他身边的人。这场博弈,他必须赢,不仅为了活下去,更为了这大秦的万千百姓——他想试试,用自己的力量,能不能让这个短命的王朝,走上一条不同的路。

第二章 藏锋于内,暗结人脉

秦王政三十四年冬,一场大雪覆盖了咸阳城。静心殿的庭院里,几株梅花开得正盛,白雪红梅,相映成趣。赵轩披着一件狐裘,站在廊下,手中拿着一卷《氾胜之书》的残简,看似在赏雪,实则在听小禄子汇报外面的消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