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世新途:庶子的崛起之路
第一章 咸阳宫深,异世孤魂
秦王政三十四年,秋。
咸阳宫的铜铃在秋风中轻响,细碎的铃声穿透层层宫墙,却驱不散笼罩在这座帝国中枢上空的沉郁。渭水汤汤,自西向东横贯关中平原,河畔的咸阳城正值鼎盛,夯土筑成的城墙高达数丈,墙头上戍卫的秦卒甲胄鲜明,手中长戟在日光下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,每一次踏步都如钟鼓般整齐,昭示着大秦帝国的赫赫威仪。
然而,这份威仪之下,暗流早已汹涌。
章台宫的偏殿内,檀香袅袅,却压不住空气中若有似无的焦灼。始皇帝嬴政的御座空悬在殿宇正中,青玉铺就的地面光可鉴人,映出两侧文武百官垂首肃立的身影。丞相李斯身着黑色朝服,腰佩青铜剑,花白的胡须垂在胸前,目光却紧紧盯着御座旁的宦官赵高——那个总是面带谦卑笑容,手指却无意识摩挲着腰间玉牌的男人。
“陛下近日龙体欠安,东巡之事恐需暂缓。”李斯的声音不高,却清晰地传遍殿内,“北方匈奴蠢蠢欲动,九原郡急报已至三封,臣以为当优先调派蒙恬将军加强边防,稳固北疆。”
话音刚落,赵高便上前一步,尖细的嗓音带着刻意的柔和:“李相所言极是,只是陛下心意已决,东巡既是为祭祀名山大川,震慑六国遗民,也是为寻访仙山,求取长生。再者……”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殿中几位武将,“十八公子胡亥近日勤练骑射,欲随陛下东巡,以尽孝心,陛下对此颇为赞许。”
这话一出,殿内瞬间安静了几分。谁都明白,“随驾东巡”四个字背后的分量——自长公子扶苏因“焚书坑儒”之事劝谏陛下,被派往蒙恬军中监军后,储君之位便成了悬案。如今十八公子胡亥得赵高扶持,频频在陛下面前露脸,显然是要争夺这储君之位。
角落里,一个身着素色锦袍的少年默默站着,仿佛殿中的纷争与他无关。他便是嬴政的第十九子,赵轩——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灵魂。
三个月前,赵轩还是现代社会一个普通的历史系研究生,一场意外的车祸让他醒来时,发现自己竟穿越到了秦朝,成为了这位千古一帝的幼子。初临异世的震惊过后,随之而来的是深入骨髓的恐惧。他熟读秦史,深知始皇帝晚年的多疑与残暴,更清楚“九龙夺嫡”的惨烈——即便在正史中没有“第十九子”的记载,可在这权力漩涡中,一个无母族扶持、无朝臣依附的幼子,随时可能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。
“十九弟,在想什么?”一个温和的声音在身旁响起。赵轩转头,见是十二公子赵将闾。这位公子性情温和,平日里从不参与党争,与赵轩一样,属于皇室中不起眼的角色。
赵轩收回思绪,微微躬身行礼:“十二哥,没什么,只是在想方才李相所言,北疆之事确实棘手。”
赵将闾笑了笑,压低声音:“陛下心思难测,咱们这些做儿子的,还是少议论朝政为好。你看胡亥弟,近日风头正盛,可谁知道陛下心里究竟怎么想?”他瞥了一眼不远处正与赵高低声交谈的胡亥,眼中闪过一丝忧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