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章

清晨五点半,天刚蒙蒙亮,陈曦和林薇就已经踏上了前往梅家坞的路。昨晚面馆老板的话让他们对龙井茶产生了极大兴趣,决定亲自去茶村一探究竟。

“明前茶,贵如金啊,”出租车司机听说他们的目的地后侃侃而谈,“现在去正好,最好的头采龙井就是这几天摘的。不过价钱也吓人哦,一斤好几千呢!”

车沿着西湖边的公路行驶,逐渐转入山区。窗外的景色从湖光山色变成了层层叠叠的茶山,一排排整齐的茶树像绿色的波浪,铺满了山坡。

梅家坞村坐落在一个山谷中,白墙黑瓦的民居错落有致,四周被茶山环抱。刚到村口,一股淡淡的茶香就扑面而来。

“这就是茶乡的味道!”林薇深深吸了一口气,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茶香和山间特有的湿润气息。

按照事先联系好的地址,他们找到了茶农杨师傅的家。杨家世代种茶,已经有五代人了。杨师傅五十多岁,面色红润,手上布满老茧,一看就是常年劳作的人。

“你们来得正好,”杨师傅笑着迎出来,“今天天气好,我们要上山采头采芽,你们可以跟着体验体验。”

换上采茶工的衣服,背上茶篓,他们跟着杨师傅上了茶山。清晨的茶山笼罩在一层薄雾中,阳光透过雾气洒在茶树上,露珠闪烁着晶莹的光芒。

杨师傅示范采茶标准:“明前茶只采一芽一叶,芽要饱满,叶要嫩绿。手法要轻,用指尖掐断,不能捏伤叶片。”

看起来简单的动作,实际操作却很难。陈曦笨拙地尝试了几次,不是采老了就是伤到了嫩芽。林薇稍微好些,但速度远远跟不上旁边的采茶工。

一位六十多岁的采茶阿姨笑着看他们:“年轻人,采茶是手上功夫,急不得。你看,要这样——”她手指翻飞,一会儿功夫就采了一把嫩芽。

“阿婆采了五十多年茶了,”杨师傅介绍道,“一天能采四五斤鲜叶,你们猜猜能做出多少干茶?”

“三四斤?”陈曦猜测。

杨师傅笑了:“一斤干茶需要四到五斤鲜叶,阿婆一天采的鲜叶只能做一斤左右干茶。而你们手里的那一小把,还不够泡一杯茶的量。”

这个数字让两人震惊。看着手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采到的一小撮嫩芽,再想想市场上龙井茶的价格,他们第一次对“明前茶贵如金”有了直观理解。

中午在杨师傅家吃饭时,他们听到了这个茶农家族的世代故事。

“我们杨家从曾祖父那辈就在这种茶了,”杨师傅拿出一张泛黄的老照片,“那时候全是手工制作,产量很少,但味道纯正。”

杨师傅的儿子杨明接话道:“我大学毕业后在杭州城里工作了好几年,最后还是决定回来帮父亲。现在通过网络直接销售,省去了中间环节,收益比以前好多了。”

杨明是新一代茶农的代表,他不仅继承了传统制茶技艺,还引入了现代营销理念。通过直播带货、电商平台等方式,将家里的茶叶直接卖到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手中。

“但核心还是茶叶的品质,”杨明认真地说,“网络只是渠道,最终还是要靠茶说话。”

下午是炒茶时间。杨师傅演示传统的龙井茶炒制工艺——“抖、搭、搨、捺、甩、抓、推、扣、压、磨”十大手法,在200多度的锅中进行手工炒制。

“温度全靠手感掌握,”杨师傅的手在热锅中熟练地翻炒着茶叶,“多一度就会焦,少一度就不够香。”

茶叶在锅中发出细微的爆响声,茶香逐渐散发出来,从青草香转为熟栗香,整个房间弥漫着醉人的香气。

陈曦尝试了一下炒茶,刚把手伸进锅里就被高温逼了回来。难以想象杨师傅是如何常年徒手在如此高温下工作的。

“习惯了,”杨师傅笑笑,伸出手掌,上面布满厚厚的老茧和烫伤的痕迹,“每年春茶季都要脱几层皮。”

炒制好的茶叶终于可以品尝了。杨师傅泡了三杯新茶,茶汤清澈明亮,香气清新持久。

“品龙井茶要先看形,再闻香,后品味,”杨师傅指导他们,“好的龙井形状扁平挺直,色泽翠绿,香气清高持久,滋味鲜爽甘醇。”

林薇小心地啜饮一口,顿时感到一股清香从舌尖蔓延开来,回味甘甜:“这和我以前喝的龙井完全不一样!”

“市场上很多龙井不是真正的西湖龙井,”杨明解释道,“有的是浙江其他产区的,有的是更远地方的。真正西湖核心产区的龙井产量很少,所以价格高。”

他们了解到,龙井茶按产地分为西湖龙井、钱塘龙井和越州龙井,其中西湖龙井又分为一级产区(狮峰、龙井、云栖、虎跑、梅家坞)和二级产区。不同产区的茶叶价格和品质差异很大。

品茶间,话题不知不觉转向了茶与禅的关系。

“喝茶能静心,”杨师傅说,“我们炒茶的时候,心不静就炒不出好茶。你们品茶的时候,心不静也品不出真味。”

这句话让陈曦和林薇若有所思。回想这段时间的旅程,他们总是匆匆忙忙地赶路、拍摄、制作内容,很少真正静下心来感受当下。

“明天我们去灵隐寺吧,”林薇突然提议,“不求姻缘求心安,在忙碌的旅途中给自己一个静心的机会。”

陈曦点头同意:“是啊,我们应该像品茶一样,静下心来好好品味这段旅程。”

傍晚时分,他们告别杨家父子。夕阳西下,茶山被染成金黄色,采茶工人们三三两两地下山回家,背后茶篓里装着一天的收获。

村口的小茶馆里,几位老人正在下棋喝茶,悠闲自在。与杭州城里的快节奏生活相比,这里的时间仿佛流淌得更加缓慢。

“这就是茶的生活啊,”林薇感慨道,“不急不躁,静心品味。”

他们在一家农家乐吃了晚饭,菜肴中多有用茶叶入馔的:龙井虾仁、茶香鸡、茶叶炒蛋...每一道都带有淡淡的茶香,清新不腻。

晚饭后,他们在村里散步。山间的夜空格外清澈,星星点点,远处偶尔传来犬吠声和虫鸣声。

“今天学到了很多,”陈曦回顾这一天的经历,“不仅仅是关于茶的知识,更是一种生活态度。”

林薇点头:“是啊,制茶需要耐心和专注,品茶需要静心和感悟。这些都是我们在忙碌生活中容易丢失的品质。”

回到住处,他们整理今天的素材。陈曦看着拍摄的画面:晨曦中的茶山、采茶工灵巧的双手、杨师傅在热锅中炒茶的身影、品茶时专注的神情...

“我想我知道明天视频的主题了,”他说,“不只是介绍龙井茶有多贵,而是讲述它为什么这么贵——背后是无数人的心血和传承。”

林薇已经写好了文案开头:“当你端起一杯明前龙井,你品尝的不仅是春天的味道,更是一份传承千年的匠心,一个茶农家族世代守护的故事,一种静心品味的生活哲学。”

这一天的体验让他们对杭州的理解更加深入。西湖的美景是杭州的面子,而龙井茶的文化则是杭州的里子。明天,他们将去灵隐寺,寻找更深层次的心灵体验。

茶香还在口中回甘,心中已经对明天的禅寺之旅充满期待。山河旅修,不仅是在空间中的旅行,也是在时间和文化中的深度探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