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章

林微愣了一下,她确实跟周秀兰说过这些话。那时候她刚辞掉工作,心里还有点慌,是周秀兰天天来陪她,听她吐槽以前的工作,给她打气。

“小微,人这一辈子,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不容易。”周秀兰拍了拍她的手,“你外婆当年守着这书店,也不是为了赚钱,是为了心里的那点念想。你现在守着它,也是为了你的念想。别因为别人的话,丢了自己的念想。”

林微看着周秀兰,眼眶有点红。她想起昨天那个考研的小姑娘,想起外婆日记里的那些故事,忽然觉得,自己不能就这么放弃。

晚上关店的时候,林微把外婆的日记翻到最后一页,在空白处写了一行字:“外婆,我想守住书店,守住大家的念想。”写完,她把日记放回抽屉,锁好门。巷口的路灯亮了,昏黄的光落在书店的门牌上,“拾光书店”四个字,在夜里显得格外温暖。

第三章 老周的故事

接下来的几天,林微都在想怎么留住书店。她查了很多资料,问了做律师的朋友,朋友说,除非能证明书店有历史价值,或者有特殊意义,否则很难阻止拆迁。

“特殊意义……”林微坐在书店里,看着来来往往的顾客,忽然有了个想法。她找了个笔记本,放在柜台前,旁边写着:“如果拾光书店要消失了,你最舍不得它的什么?欢迎写下你的故事。”

第一天,笔记本上只有寥寥几行字,都是些“舍不得旧书的味道”“舍不得靠窗的位置”之类的话。林微有点失落,但还是把笔记本留在了柜台前。

第二天,周秀兰来了,看见笔记本,拿起笔写了起来。她写得很慢,一笔一划,写了整整两页。林微等她写完,拿过笔记本看,眼泪又差点掉下来。

周秀兰写的是她年轻时候的事。1987年,她刚从师范学校毕业,分到巷口的中学当语文老师。那时候她工资低,租住在巷尾的小单间里,每天下班都来外婆的书店看书。有一次,她班里的一个学生叫李明,家里特别穷,父亲去世得早,母亲身体不好,连学费都交不起。李明很懂事,每天放学都去捡废品,攒钱给母亲买药,还偷偷在书店里看书,因为买不起。

有一次,周秀兰在书店里看见李明,他正蹲在角落里看《鲁迅全集》,看得特别入神。周秀兰走过去,问他为什么不买。李明低下头,小声说:“老师,我没钱,我想等攒够钱了再买。”周秀兰心里酸酸的,想给他买,可自己也没多少钱。外婆知道了这事,把《鲁迅全集》递给李明,说:“孩子,这书你拿回去看,不用给钱。等你以后有本事了,再把它还给书店就行。”

李明拿着书,哭着给外婆鞠了一躬。后来,李明学习更努力了,每天都来书店看书,看完就把书放回原位。高考的时候,李明考上了北京大学,临走前,他来书店把《鲁迅全集》还了回来,还带了一袋子自家种的苹果,说:“陈姨,谢谢您的书,是它陪我熬过了最难的日子。我以后一定会回来,帮更多像我一样的孩子。”

周秀兰在笔记本上写:“现在李明成了一名支教老师,每年都要寄几本书来书店,说要让更多的孩子能看到好书。拾光书店不是一家普通的书店,它是我们这些普通人的希望。如果它拆了,这些希望就没了。”